上元節那天,從午時便開始下起了雨。
不過好在雨不大沒一會也就停了,這樣便絲毫沒有打擾到長安城百姓今夜逛燈會、猜燈謎的興子。
唐朝有坊市製度,一直都有宵禁。
按照《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後,再擂響四百下“開門鼓”。
凡是在“閉門鼓”後、“開門鼓”前,在城裏大街上無故行走的,無論你是什麼王孫,還是什麼貴族,都算觸犯“犯夜”罪名。
半夜出門,非奸即盜。
不過在正月十五“上元節”三天裏,會解除宵禁,百姓可以觀賞夜市表演,就算通宵達旦也沒有問題。
所以今年的夜市剛開,長安城裏已是萬人空巷。
坊間內早已是門庭若市、人聲鼎沸,就連朱雀大街上也是堵得水泄不通,至於東、西兩市裏,更是通街設燈,萬戶皆出。
那些待字閨中的少女今夜也會結伴而行,借著賞花燈之名,尋求自己心儀的另一半,若是誰相中哪家的公子小姐,又年齡相仿,便可以找媒人去說。
此時,運城河旁的回廊裏,已經被賞燈猜謎的遊客堵得水泄不通。
各家的公子小姐皆是身著華服,搽脂抹粉的精致裝扮,唯獨有一個白衣書生模樣的人在這群人裏顯得格格不入。
此人衣不重彩,烏亮的長發隻用木簪簡單束起,身上的羅衾也已洗得泛白,腳下的布鞋雖然幹淨,可依舊讓人覺得有幾分寒酸的意思。
今日本是年輕男女風情月意的日子,可這位公子卻是毫不在意,一門心思似乎全都投入在這些燈謎上。
“一江流水伴日出,打一字?”
“一江流水伴日出,我猜是個“涅”字,一江流水就是三點水,伴日出就是日出土,合在一起就是個涅字。”
“不對,不對...”
“你說的太牽強了,照你這麼說,這個應該是“泹”字。”
“我也覺得是泹字。”
......
各家的學子紛紛討論起來,可守燈的老人卻一直沒有回應,顯然他們都沒有答對。
“應該是個旺字!”
直到那個白衣書生開口,守燈人才綻現出笑容,並遞上一塊竹簡表示謎底被他揭曉。
“為何是個旺字?”
“對呀。”
白衣書生聽眾人詢問,這才開口道:“一江流水伴日出。”
“一江流水,是指“一江”二字的“水”流走了,所以餘下“一工”,合成“王”,“王”伴著“日”,自然就是“旺”字。”
“哦...”
眾人聽見書生的解答才恍然大悟過來,便也瞧見這位書生的腰跨上已經係著數十條竹簡。
書生接過竹簡,臉上也是露出一股藏不住的歡喜。
長安的上元節有規矩,答燈謎最多的人,便可以參與奪燈魁的機會,若是猜中了燈魁裏的最後謎語,便能有幸親手點上長安城最華貴的龍鳳天燈。
點天燈本就是上元節的重彩節目,而今年這龍鳳天燈更是由大雲經寺主持澄觀大師親手裁合,再用佛前長明燈油催燃象征加持著無上的福氣。
大雲經寺入唐多年,得皇室器重,又佛法為佛教導眾生之教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根基頗牢,今夜若能親手點上天燈便將是一種無上的福氣。
到了亥時,燈魁出來的時候。
圍觀的長安百姓們都被眼前的這隻龐然大物所震撼住!
此次的燈魁編製的是一尊彌勒道像,長約一百零八丈,寬近五十步,壓簷竹製四麵皆有通風,搭配龍頭鳳翼,內置齒輪機關,一經點燃便可悠然翱翔,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