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精彩極了(1 / 2)

紅衛小學六年二班的教室裏,數學老師李英正講解著期末的知識考點,全班56個學生,馬上就要參加小升初的畢業考試了。

講了大概半小時,李老師放下教案,讓同學們自己複習。隨後她走下講台,走在學生們中間,遇到有不會的就指導一下。

來到第二組三排,李老師輕輕點了下桌麵。

“林慶,跟我出去一下”,然後就轉身往出走去。

被叫做林慶的男生答應了一聲,放下書本就站了起來。坐著還沒發現,等男孩跟在老師身後,才發現這孩子已經快和老師差不多高了,李老師大概1米65左右,估摸林慶有1米62。

紅衛小學是AP縣城關鎮的三所小學之一,在這裏讀書的大部分是城關鎮東區的一些孩子。家裏也主要以小商販,個體戶,郊區農民為主。

另外兩所學校,一個是城關小學,人數最多,教學質量也是最好的,裏麵的學生多是LC區的人,父母大多是各種機關單位,國企事業單位為主。其實說是國企,AP縣並沒有什麼大的企業,無非就是移動聯通電信,煙草電力等單位。

城關鎮整個城區分為東城區,XC區,南區和LC區。東城區上接長安鎮,兩鎮連接處有大片河流衝擊而成的沙地,是主要的農作物生產基地,城關鎮的老農場也設在這裏。XC區由原來的商貿市場發展而來,汽車站也在這裏。AP縣地處山區,外來物資都是通過一輛輛貨車運送到這裏,然後各個鄉鎮供銷社,批發部,小商店再用自己的貨車運回去售賣。

南區與其他三個城區隔河相望,而且也是人口最少的區域,加起來估計隻有一兩千戶。98年以前,南城區的人要到LC區辦事,隻能從一條鐵索橋通過,而且橋上僅能通過自行車和摩托車。想要坐汽車或者拉貨,必須繞遠路經過西大橋進主城區。但這個時間,大多數人家裏也就隻有個自行車,家庭條件好點的,可能會換成嘉陵125,至於小汽車,也隻有單位才有,私人幾乎沒有。公交車也隻有在十幾年後,才會在這裏出現。

紅衛小學大概占地有30畝,不到兩萬平方。學校依山而建,北高南低,整個學校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全校大概有不到一千人。林慶所在的六年級的教室在最北麵,比其他年級要高出一個台階,而林慶他們教室旁邊除了一片斜坡地以外,院牆後麵就是別人承包的果林。

六年級所在的地方由於比別的班級地勢更高,所以這裏也是一個天然的主席台,兩側各有一個水泥花壇,裏麵雜亂的種著一些月季,玫瑰,野菊花等等,想來身兼打鈴人,鎖門人,傳達室大爺,綠化,保安等多重職務的老王,並不懂太多園林方麵的知識。

此時快五月底了,早上十點多的太陽已經讓人避之不及,李老師帶著林慶往花壇前的樹蔭下走去。

“馬上就要期末升學考試了,你盡快將升旗的任務交接給五年級的同學。”

“好的,我已經教他們教的差不多了,要不然下周開始我就不上了,讓他們自己來,先鍛煉一下。”

李老師稍作思考,也覺得沒什麼不放心的,就答應了。

紅衛小學每周一會舉行全校的升旗儀式,旗手由三個人組成,舉旗繞場一周後,在奏國歌升國旗。

一直以來的傳統,旗手都是由一個大隊長,兩個中隊長組成,每個班都有一個中隊長或小隊長,也就是兩條杠和一條杠,而全校隻有一個大隊長,三條杠。當然過了十幾年後甚至直接出現了五條杠。

林慶一上六年級,就自動從兩條杠變成了三條杠,老師和同學們也都認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從一年級開始,每次考試成績應該沒有低於98分的,雙百也是常有的事,林家的電視牆已經不下各種獎狀了。

說完了升旗的事,李老師又問六一兒童節的節目準備怎麼樣了。這次六一,因為六年級馬上要考試的原因,就沒有每個班出一個節目,以五年級為主,外加林慶和馮依兩個人,林慶本來就作為代表要上去領獎,也就順便排個節目,參加縣裏的文藝彙演。馮依則是因為從小長的特別白,頭發又帶點天然卷和微黃,看上去好像混血的漂亮小孩一樣,一個是學霸擔當,一個是顏值擔當,表演的節目是群體舞蹈,兩個人都在第一排。其實馮依的爸爸媽媽是土生土長的安平人,她爸爸跟林慶的爸爸以前還是民兵隊的隊友,89年抗洪搶險的時候,兩個新爸爸在救災一線留下了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