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我們所“肅然起敬”的希臘文化並不是指整個古希臘的文化,而是特指公元前5世紀和前4世紀時的所謂的希臘“古典文化時期”,其中前者被稱為古典盛期,後者則被稱為古典後期。在這段時間裏,希臘世界最優秀的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乃至政治家們都對自己所生活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進行了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研究和探索,最終形成了一係列的係統的全麵的科學知識,進而達到了當時世界文明水平的最頂峰。
整個希臘古典文化的領頭羊和代表人物是雅典享譽世界的3位哲學家,即著名的蘇格拉底(約公元前469-前399年)、柏拉圖(公元前428-前348年)和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這3人的綜合成就當代表希臘古典文化的最高水平,下麵我們就先以這3人為切入點來深入剖析一下希臘古典文化。
蘇格拉底出生於公元前469年的一個手工公民家庭,父親是雕刻師,母親是助產婦,家境是不怎麼樣的,以致後來他結婚也隻能娶一個沒有修養的潑婦為妻。常年生活於城邦下層的蘇格拉底自幼便渴望知識,他很小時便閱讀了《荷馬史詩》等著作,從而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底蘊。成年後,蘇格拉底以不知何種方式而開始進行講學,進而在其身邊出現了許多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學徒,從貴族到平民都有。蘇格拉底對於哲學的貢獻主要有兩點:首先,他開始探索哲學的意義,認為哲學的主要任務在於探討與人生幸福有關的道德倫理問題,崇尚美德與知識,因而後世稱其哲學思想為倫理哲學;其次,蘇格拉底開始了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地對辯證法的研究,由他而始,辯術學習開始在希臘普及。除此之外,蘇格拉底還是一個徹底的唯心論者、堅決的民主派人士以及和善的良師益友,他一生堅持真理(當然,是他自己所認為的),不畏強權,最終在雅典的一場政治鬥爭中拒絕逃亡,自願自盡,從容就義,最終成為了世界思想界的榜樣與楷模。
我們今天能看到蘇格拉底的偉大,實在得歸功於他的弟子柏拉圖,正是由於後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對蘇格拉底的回憶才使得我們得以見到一位偉大而又沒留下自己著作的思想大師的寶貴財富。與蘇格拉底不同,柏拉圖出身富裕貴族家庭,斯巴達給雅典安插的“三十僭主”中就有兩個是他舅舅。正是由於其所處的年代是雅典帝國由盛而衰的時期,所以他的思想便與其師傅蘇格拉底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在柏拉圖博大精深的哲學體係中精煉地將其觀點概括出來,因為柏拉圖似乎什麼想法和觀點都有過,就是沒能形成鮮明的觀點和主張。筆者雖未能一字一句拜讀柏翁的所有著作,但也粗略閱覽了一些導讀書刊和原著中的部分代表著作,的確有這種天馬行空之感。但總體而言,柏拉圖發展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和辯證法,並對人類社會中的若幹基本問題進行了最早的深刻思考和研究;除此外,柏拉圖在數學領域的造詣也非凡無比,其思想直至19世紀仍是西方數學界的統治思想。就現在看來,西方在柏拉圖後的所有思想學派幾乎沒有不受其影響,因而柏拉圖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
和蘇格拉底一樣,柏拉圖也在雅典開堂講學,他在雅典的北郊的阿卡德米開設了一座學校,之後又培育不少優秀的學生。而這些人才中,最為耀眼的,當屬我們即將介紹的雅典三大哲學家中的最後一位,亞裏士多德。
馬克思認為,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最博學的人,此話一點不假。在亞裏士多德短暫的六十餘年生命中,他的研究領域涉及邏輯學、修辭學、天文學、物理學、數學、生物學、醫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博物學等方方麵麵,而我們現在所開設的相關課程幾乎都是亞裏士多德在兩千多年前所創立的。正是由於此,我們完全可以不用介紹亞裏士多德的成就,因為他的成就實在太多,現在一一講述的話本章恐怕就會變成一次百科知識入門教程。這裏要注意的幾點是,與柏拉圖相比,亞裏士多德的思想更為現實和實證,所以他始終堅持觀察實驗的研究方式和實事求是的學習作風,這也使其在唯心主義的道路上開始向唯物主義靠攏並部分承認了唯物主義,最終成為了一名二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