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話 人人都有一個穿越夢(1 / 1)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感謝我們生在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活在當下,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依舊需要房子、車子、票子而奔波勞碌,每天從一個方盒子裏出發,或擠在汗腥味與劣質香水味混雜的公共交通裏,或堵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然後進入到另外一個方盒子裏,開始一天的奮鬥,或伏案,或麵對屏幕,或麵對流水線,或麵對陌生人……

但是相比我們數十年前或數百年前的祖先們,我們已經幸運了許多。我說的不是那些“貴族”、“土豪”等一切的社會頂尖的“精英人士”,而是說社會中大多數的普羅大眾——

從穿衣,你幾乎已經在馬路上看不到打補丁的衣服,更別提像是七八十年代那樣,還有一家五口人穿一條褲子的情況。現在的我們,幾乎每一個季節都會有穿膩了的衣服需要處理,老一輩節儉一點的還會在家裏裝修時強調“收納”,而年輕一輩更多的會考慮“斷舍離”,於是小區中多出了許多的舊衣服回收箱。然後他們是捐獻給了貧困山區,還是處理過後低價賣給了非洲彼岸的黑兄弟,就不是我們一般人考慮的問題了。

從吃飯,我們早已告別的要“吃飽”的初級階段,連大街上乞討的同胞們也都對吃的不感興趣,而上升到“給十塊錢打車回家”這樣的戲碼,亦或者更多的,轉戰網絡,少穿點,多露點,或者喊幾聲“老鐵”,讓你乖乖打錢。“食不厭精”已經不是少數人的特權,“晚上吃什麼”、“某某地方某某小吃特別好吃”、“咱聚一下邊吃邊聊”已經是多數人的口頭禪,二零一二年一檔專門講中國各地美食的節目引爆全網,更是讓我們見識到中國人對“吃”的極致追求。

從住房,雖然如今的房地產引人痛罵,天價的房價讓無數中國的年輕人為之卻步,多少對有情人因為房子而難成眷屬,多少父子親朋因為房子反目成仇,多少上班族為房貸而不敢對老板說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是,如果你不是一定要從小鄉村躋身大城市,如果你不是一定要去爭一個所謂的“學區房”,至少人人是有房住的,甚至每年國家還有一定名額的“危房補貼”,用於改善農村住房問題。而且,住的很舒服,至少你現在農村都很少看到土坯房或茅草屋了吧?空調、暖氣、地暖等幾乎成為家庭必須品了吧?杜甫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這個時代,做到了。

從出行,中國雖然不像美國號稱“車輪上的國家”,但是這些年中國行駛在馬路上的汽車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從城市規劃和馬路的修建速度趕不上汽車激增而導致的“堵車”、“限號”,便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而中國的地鐵、高鐵等,更是首屈一指。我們的出行簡直太方便了,古代偏遠地區上京趕考需要數月甚至數年,而現在,北京到上海,高鐵四小時,飛機兩小時,這在古代甚至幾十年前,都是不敢想的。

我說了這麼多題外話,不是在進行憶苦思甜,而是想要引出我接下來的話題,那就是我為什麼萌生了寫這部的想法。

再次感謝我們生在了一個偉大的時代,讓我們衣食住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已經不需要為“活著”而去掙紮,而更多的是為”活得好“而去奮鬥。我們很多人在奮鬥的路上,錢越掙越多,房子越換越大,車子越換越好,而往往忽略了家人、親朋,拔高點說,甚至思想、道義、家國天下……

有時候停下來想想,我們這樣的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漫漫長夜,常常會覺得內心一片荒蕪。我們說過多少違心的話,做過多少違心的事,朋友越來越少,假笑越來越多,我們患得患失,忘記了出發時的初心。當然,我不是為了鞭撻,如果是為了說教、為了雞湯,我應該是寫故事會,寫雞湯文,而不是一部。我希望做的是表達,借助於故事,表達我內心深處的一些觀點、看法,或者哪怕是一種情緒。

我相信人人都有一個穿越夢,因為人人都想要改變,改變過往,改變當下,或改變未來。

當下是需要我們自己創造的,我們隻能奮鬥。

未來是不可預知的,我們可以去期待,或幻想,或靠奮鬥去改變。

而我想要講的故事,是在過往,因為過往,我們熟悉但卻又陌生,我們會沉迷在曆史的長河裏為某人傾倒,為某事憤慨,為某朝歎息。

有時候會想,如果我是曆史上的某人,我會去如何處理某事,會如何實現我當下或未來無法實現的——夢想。

故事背景設置在五代十國後期到宋朝初期,會盡量的尊重史實。同時,一些虛構出來的人物,也盡量的可以在曆史中找到出處,然後,寫一部屬於自己夢想的,人生浮沉,愛恨情仇,家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