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意外收獲(1 / 2)

劉瑁個老流氓,對付姑娘那還不一套一套的?

加上祝融本已傾心於他。

兩人相處一下午,便已你濃我濃了,情意綿綿了。

兩人還拿出對方飛刀來研討,飛刀的來曆、造型、使用手法……

有了共同語言的兩顆心更容易走得更近。這對於上世的情場高手劉瑁來完全沒有壓力,投其所好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帥哥的必備殺技。

待董隨忙完,劉瑁在董府定下親事。當然這些事總不能由自己去張羅,前前後後都是李恢在處理。

婚禮定在九月十八。

劉瑁在滇池城中擺宴,廣邀南中豪傑。

在南中,這是一場盛大的婚禮,也是多年難得一見的漢夷高層通婚,這將開啟南中夷蠻真正觸入到漢民族大家庭的契機。南中的最高領導人都娶了夷族聖女了,漢夷通婚還有什麼問題嗎?

但是對於劉焉來,這隻不過是兒子納平妻的一件事而已,自己完全沒必要親自出席。

既便如此,劉瑁卻不能不回稟。漢時以孝治國,凡事以孝為先。兒女婚娶皆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劉焉不來,也得他同意才行。

劉瑁親筆書信,派人回稟,陳其實、曉其利,明自己要平定南中就必須借勢,以平衡各方利益。主要擔心的是綿竹有人不知南中形勢,看不起夷人而橫加阻撓。

劉焉是王道平橫之術的高手,又豈會看不出劉瑁的手段?這件對許多人來是事的事情他就沒讓臣子幕僚們參與討論了,大手一揮:準了!並派人從綿竹送去金百斤、錦帛無數,以為聘禮。

兒子的婚事,當爹的應該張羅。既然他自己張羅好了,那就往董家送點聘禮,刷一下存在感。

這事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告訴南中諸夷:劉瑁是我劉焉的兒子,我老劉家與董家通婚已成事實,各位有什麼想法都各自掂量掂量。

南中部落多,民族多,但自西漢以來都是漢王朝的故有領土,大多部族都從骨子裏把自己定位為漢民。雖然不服管教,拒繳重稅,但還沒到蜀漢時期動不動就造反的地步。

畢竟漢王朝能在南中設郡,也是派部隊打過去的。

現在的南中不僅有劉瑁的大軍,而且通過一場比武讓甘寧的大名傳遍了南中各族。

就算是劉瑁也已是排名前十的英雄豪傑。

而劉瑁的楪榆之行還有一個重大的收獲就是交好了烏戈國兀突骨和銀冶洞的楊鋒。

這兩個在南中排在前列的大勢力,烏戈國是牂柯郡最大的夷族勢力,而銀冶洞則位於滇池西南群山之中。

兀突骨沒多少心機,也不代表烏戈國與劉瑁建交,但他看上了甘寧的勇猛。

二人在招親大會後相約大戰一場。

手持大鉞的兀突骨硬是兩百合內沒拿下甘寧,力竭而罷。加之甘寧在招親大會上表現出的高超箭術,兀突骨主動認輸,並奉甘寧為“南中第一勇士”。

兩人以戰結交,成莫逆之交。

後來甘寧告訴劉瑁,兀突骨乃難得的虎將,其實在陸戰中自己根本打不過兀突骨。兀突骨本以氣力見長,比試中有意收斂,並沒有發揮出其真正的無雙戰力。如果在戰場上,他那一鉞揮出去,能打倒一片敵人。

劉瑁暗想,如果能把這個猛人拉來給自己做侍衛,那豈不是得了個如同典韋、許褚般的超級打手?

這是一個需要努力的方向。

而楊鋒則基本上被劉瑁折服了。

楊鋒是個有頭腦的人,他祖上是被謫流放的秦朝官員,幾百年來世代都在為重返中原做努力。

而他看到了一個契機,那就是劉瑁。

自漢武帝以來,南中地區逐漸被歸為大漢版圖。但各代君王都並不重視對南中的控製,經常是派部隊來威懾一下,宣示一下主權便撤走。被派到南中的各級官員,也沒幾個真心為了南中的發展而做出大貢獻,大多撈一票就走了。

楊氏一族所在的銀冶洞位於益州郡西南山區,本是遠古時期的一處銅礦開采之地,後來楊氏祖先在這裏發現了大量鐵礦,便舉族定居於此。

靠著開礦和打造器械與周邊各夷交易,以換取族人生存的糧食和空間。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成為南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勢力。

但是楊氏族人世代都沒有放棄過想要重回中原,光複家族榮光的祖訓。

雖然銀冶洞在南中已算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但終歸不是最頂尖的勢力。南中諸蠻本來就處於一個你爭我奪的曆史時期,沒有人盯著這塊肥肉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