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帆看來,或許還有很多名著比《西遊記》更適合說給這些惡之亡魂聽。
但《西遊記》的過程跌宕起伏,尤其是到獅駝嶺那一段,極為陰暗與恐怖,而且這個故事的世界背景是神魔,用於震懾這群亡魂應該不在話下。
為了節省時間,楊帆把一些拖遝的劇情刪減,當他講述到獅駝嶺那段時,遍地白骨肉,骷髏堆積如山,骸骨密如林,人發做成地毯,血肉化為泥,人筋如柳條倒掛於樹上,人血彙成海,是活人的禁區……
聽到這,說書台的一旁,老傑身軀微顫抖,心裏嘀咕:“這還是我生平聽過最好的故事,小楊年紀輕輕,竟能想出這般劇情,師徒四人西取,說的不正是唐僧的心魔嗎?”
“悟空、悟能、悟淨……”
西天取經講述了唐僧的三悟,而這一路上遇上妖魔鬼怪,講的就是身後勢力背景,反應當下大君朝的境況,若身後沒有勢力關照,寸步難行,隻會淪為他人的砧板魚肉。
八戒則複述了普通人想要娶妻生子,夢想是回到高老莊。
君朝的普通百姓又何嚐不是這樣?身在亂世,被朝廷拉去當兵,使命沒完成之前何時才能成家?
沙悟淨則是一心歸佛,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他生性憨厚,忠心耿耿,不像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像八戒那樣好吃懶惰,貪財好色,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從未動搖過,他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終功德圓滿……
沙悟淨這個角色反應出了當下亂世,要想在朝廷當官混得開,就必須圓滑,任勞任怨,該說的說,不該說的要爛在腹中。
亂世之中人的一生何嚐不是九九八十一難?
老傑看著小楊的眼神,充滿滄桑,道:“一個十八出頭的年輕小夥,竟對這個亂世看得如此通透,賦予了師徒四人角色深刻的靈魂,說書最高境界,當如小楊也。”
連那四隻亡魂聽完,也都微微觸動。
之所以這麼快講完,楊帆是通過百科天書進行了精修的,字數大大縮減,加上他的節奏也不慢,臨近卯時,精簡版《西遊記》完美告一段落。
老傑從後半夜開始就感受不到那群亡魂身上帶來的惡念,臨近卯時,那股惡念更是消弭一空。
現在的他徹底堅信,文字力量是淩駕在所有武器之上,相比那群習武練功的人用武力震懾亡魂,不如用一篇鑽入人心的故事來改變亡魂的惡之情緒!
故事到了尾聲,四隻亡魂還戀戀不舍,坐在聽眾席上發呆很長時間才起身離開了安魂樓。
它們估計也和老傑那般,在感慨這亂世,同時也在驚歎此世怎會有看透世間萬事的說書先生,死後讓它們體會到文字真真切切的力量。
亡魂安寧,楊帆眼前聚現出生死簿,無風自動,不知翻到第幾頁才停下來,七個名單呈現在他的眼簾:
卞文俠:半年前談了一樁親事,本該在進京趕考後回來完婚,怎料遭親友嫉妒,看上自家未婚妻的美貌,略施小計,誘騙他說自己的未婚妻其實早已失身,如果要娶也是娶一個黃花大閨女,在五日前,聽說自己那位親友娶妻,便匆忙自京城學府跑回來參加宴席,怎料看到親友的成婚對象竟是自己半年前的未婚妻,一切明了,生心怨念,對曾經的親友拔刀相向,屬陽壽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