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聽到景元說這話,鼻頭不由一酸,他也是景元收養的孤兒,因為為人機靈,踏實能幹,這才讓景元留在了身邊,又給他取了個少憂的名字,寓意少些憂愁,多些快樂。這些年景元的境遇他都一同經曆,現在看見少爺這番話語,再看路人畏之如虎的表情,還有姑娘小姐像看猴一般的眼神,趕緊把車推快了一些,不一會兒便到了景府。
景元讓小書童把自己推進書房,點了暖爐,隨手拿了本書看了起來,問道:“院裏最近怎麼樣?”
小書童聽言,連忙回話答道:“一切都挺好的,可能就是又到了春節,孩子們都有些情緒低落。一個個都盼著少爺能去陪他們過年呐!”
“那就今年把它們都接到府裏來過年,反正府裏人少,正好熱鬧熱鬧。”景元把手裏的書放在一邊,站起身來,舒展了一下筋骨,又說道:“對了,你把我昨日寫好的那份求舉信明早幫我送給縣太爺。”
“少爺,他要是再把信退還回來那?”少憂麵露難色。原來這靖國想要參加科舉考試,隻有家世清白的世家子弟才可以。要麼就是有人舉薦,有舉薦信方可參加科舉,這就和前世的察舉製有相似之處。原本景元也算是池州的大世家,隻是後來發生了那麼多的變故,家裏更沒有大人為他報名,也隻能尋人舉薦。而這沛城的縣太爺劉強也不知怎麼的,拒絕了景元好幾次,都是用景元身體太差為由,怕他進京考試的路上發生意外。
景元聽了小書童的話也是一愣,心想:這個縣太爺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我給他遞了那麼多次求舉信,他都給我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來,一開始還看看,再往後就直接開都不開就還給我了。我這窩在這個小城裏,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個對象,能翻身農奴把歌唱,還就得靠這個縣太爺,我還得想個辦法讓他舉薦我參加科考,不然照目前這個形勢來看,我在這個小城裏,能被隔離到我仙去。景元想到這不由的也犯了難為,到底該怎麼辦才好那。景元就在書房裏走了起來,走兩步就咳嗽了起來,突然他拍了拍自己的小腦瓜,趕緊走到了書桌前,讓書童研墨,提筆又在一張紙上不知道寫了些什麼,等墨一幹,一齊放進了求舉信裏,吩咐小書童隻管去送,其他不要多管,同時讓他在回來的時候買張大紅紙回來。小書童也隻得將信收好,第二天一早就急急忙忙送去了縣衙,給了師爺。然後又在街上買了紅紙,帶回家交給了景元。
“少爺,這紅紙怎麼裁啊?”小書童看著盯著紅紙發呆的景元,小聲的問了一句。
景元笑道:“你給我裁出一副對聯來,剩下的裁整齊,少爺我要寫對聯和文章。”
小書童聽到這,心想我這麼多年沒見少爺寫過對聯,更別說說寫文章,也不知道少爺今天哪來的這番興致。小書童心裏想著,手上的活可一點不敢耽擱,不一會兒就按照景元的要求裁剪好了。景元拿起筆,蘸墨就開始寫了起來,少頃,一副對聯,一紙文章就洋洋灑灑地寫好了。
“你去把這楹聯貼上去,這文章貼在大門的牆上,記得再在城裏宣揚一下,景家少爺寫出了一幅絕妙的楹聯和一篇絕好的文章!”景元說著就把寫好文章交給了小書童。
小書童拿好了景元寫的東西,趕緊到大門口貼了起來,貼完他在旁邊看著景元寫的文章,心裏一個勁的稱讚,真是一篇絕好的文章,好在哪,他不知道,但他看不懂,他覺得自己看不懂的文章就是絕好的文章,貼完了就去城南城北瞎逛,一邊逛一邊跟一些熟人老板說自家少爺寫了一幅絕妙的楹聯和一篇絕好的文章,就貼在景府的大門前。一來二去,傳來傳去,整個沛城的人都知道孤星景元寫了一幅絕妙的楹聯和一篇絕好的文章,更是惹得沛城的讀書人們都跑到景府的大門前,想親眼看看絕妙的楹聯是有多妙,絕好的文章是有多好。
而此時的景元正在府裏喝著熱茶,唱著讓仆人丫鬟聽不懂但是卻想跟著搖擺的小曲兒,時不時咳兩聲,引得丫鬟趕緊幫他拍拍背,整個人要多自在有多自在,一點都不知道府門外麵已經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