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十月(1 / 2)

從小,十月就是不安分的姑娘。

她父親是響當當的當朝翰林學士李遠,母親張氏雖然不能考取功名,卻也是一等一書香之家出來的女子。十月是他倆唯一的結晶,按常理十月應該是知書達理、性情溫婉的大家閨秀。但實際嘛……有一點點偏差。

並不是說李十月不愛讀書。

隻是她對於聖人之言經卷之誨雖然說不上討厭,但也沒有多喜歡。書她是愛讀的,隻可惜她父親那滿架子的經史裏麵都翻不出來幾本合她意的。“小說家言”,歸於子部,亦歸於十月所愛。

紙人草馬,撒豆成兵。呼風喚雨,駕霧騰雲……這些離奇到超出常理的東西,才是十月的最愛。每每聽到縹緲之事、離奇之語,就歡喜得邁不動步子。可這類東西怎麼能常見於她家呢?畢竟子不語怪力亂神,她父親可是讀聖賢書長大的。這裏存在根本的衝突。

不過話說回來,十月有這愛聽傳奇誌怪的習慣,其實是李遠自己慣出來的。

李遠乃是承聖三年的進士及第,及第當年便授了翰林編修,勤勤懇懇幾十載,如今已拔擢為學士,為人正直不阿,堪稱清流第一。將來入閣輔政,似乎隻在漏刻之間。

不過李遠的出身卻是僻壤鄉野。所以曾經的他在文氣之外,身上還多了點兒野性。聖賢書之餘,他念的誌怪傳奇鄉野獲編之類可一點不少。那許許多多的故事、傳說,在少年李遠的胸腹之中回旋、激蕩,成為聖人教誨之外的一點怡情。後來他入朝為官,這點兒愛好實在難以為繼。因此所有的故事隻好與心性一起沉澱起來,在漫長的官場生涯裏成為一點不便言說的私愛。

直到女兒李十月的出生。

十月的到來讓李遠又開心又遺憾。開心自然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而遺憾的自然是弄瓦而非獲麟。對於這樣一個遵循聖人禮教的讀書人來說,矛盾的心境可以理解,不過一點也不妨礙他對閨女的喜愛。十月一點點長大,轉眼就到了開蒙的年紀。可因為不是男孩兒,所以春秋經卷也非迫切。李遠愛女之心日隆,幹脆把從前看過的那幾百幾百篇故事給兜了出來,一邊教十月讀書認字,一邊給她講故事。

就這樣,十月從小就不知道聽了多少誌怪傳奇。紙人草馬、撒豆成兵,充斥了十月少年時代的各類幻想。閨女喜歡聽,老子喜歡講。十月的成長幾乎就是被這些故事澆灌大的。

在這些故事的熏陶下,她變成了不同凡俗的女子。別家姑娘安靜,而她則多了幾分俠義心腸。別家姑娘的日常是普通女子的消遣,而十月的心裏總裝著一個不一樣的天地江湖。

等李遠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他開始有意識地修改自己故事裏麵的情節,甚至結局。他當官的日子久了,不免有些內聖外王的陶冶,行事說話都往“立德立功立言”方麵靠,簡單地說,就是太嚴肅了。

於是,那些原本自然純樸甚至有些鄉野氣息的故事,開始慢慢變味。

“哎呀爹爹,怎麼到最後又是去考功名了?要麼就是上戰場殺敵,立了大功,封了將軍,總歸還是給皇帝當官兒了!您以前可不是這麼講的!”

一日十月又拉著李遠講故事。雖然這次的故事她也聽了不少遍,但總要纏著爹爹一次一次地重講。李遠疼惜女兒,並不以為麻煩,隻是現在他注意到對女兒的引導,可不能相信那些山野奇談,總歸還是要到君臣父子的秩序裏來。所以從前離奇古怪的故事,如今統統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主角如果從前是壞的,必定幡然悔悟。從前如果是江湖人士,最後必定歸於朝廷。從前如果是好的,那就一定出將入相,為皇帝盡職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