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籌備編寫射表(1 / 2)

————

方略指著靶子的方向,“伯爺,五發炮彈的落點正好包裹住了那堵土牆,這表明射角基本正確,接下來能否命中那就是運氣問題了。”

“沙場之上談運氣?”薛曠不屑道:“等自己的腦袋被敵人割下來當夜壺的時候,不知道會不會後悔。”

“咳咳,那啥,伯爺,您可以令其它三門炮用同樣射角,然後來幾輪四炮齊射,必然可以命中的。”

“本伯當然知道,”薛曠揮揮手,“你也懂炮術?”

“回伯爺,下官懂一些。”

“是紅毛西夷的法子?”

方略搖搖頭,“不全是,有一些是融會貫通的。”

“笑話,炮術可非常人能會,即便是想到了,無炮可練又有何用。”

這年頭加工工藝差,火炮射擊方式也比較簡陋。方略想了想,直接摒棄了精密法、成果法、優補法三大射擊方法,直接講兩種簡易法吧。

“下官才疏學淺,但也粗通''偏差法''和''夾叉法''二種炮術方法。”

薛曠瞥了他一眼,“講吧。”

“偏差法與目前所用的法子相近,最常用,先進行精確測距與高程,接著單炮單射一發,觀察落點,進行修正,再打第二發。倘若依舊和第一發一樣在同側,那便增補射向;倘若落點在異側,便減少射向。由此兩發試射結束,其餘全部火炮即可轉為效力射。”

“至於夾叉法,是在情況複雜、炮兵無法判斷炮彈落點偏差距離時采用的,缺點是耗時長。原理嘛,就是算出炮彈落點對於目標距離偏差的數學期望值。單炮目線觀察,首先在圖上作出炮位和目標位置,隨後記下首發炮彈落點,記曰''夾叉闊度'',取值一百五十步。接著調整射向射角再度單射一發,落點若與第一次在異側,則算是已經''夾叉目標'',以兩發落點構成的距離來判斷落點的距離偏差量;若未能對目標完成夾叉,則取上一次的距離偏差量。以此反複,直至完成夾叉,其餘火炮即可轉為效力射。”

“那啥…效力射的大體意思就是可以對敵軍造成有效打擊的射擊。”

“以上都隻是理論,實際運用過程中最好和射表相配合,如此效率才高。”

一長串話講得方略口幹舌燥,他看著陷入沉思的將領們,不禁有些小得意。

所以,你們趕快把射表編一份吧!

薛曠想了許久,最後頷首道:“聽著不像是騙人的玩意,確實有幾斤真才實學。自己琢磨出來的?”

這個可不敢亂吹。

方略搖搖頭,“非也,這些均為前人經驗,下官隻是總結發揚了一番。”

“還行,有點意思,”薛曠看了看四周,然後指著方略道:“你所言的那個啥射表,難搞不?”

“難倒是不難,就是很繁瑣。”

“哦,那都不是事。這樣…反正神武衛近來屁事沒有閑得很,你來編你說的那個什麼射表。”

方略糾結了,這大概沒有個把月編不完,他自己也很忙啊。

“伯爺,下官挺忙的……”

本想推脫一下的方略便看到薛曠眼睛一瞪,“自己說的好東西,自己都不願去搞,瞎吹噓要挨鞭子的。”

“……”

最後,方略又莫名其妙給自己攬了份新活。

不過他和薛曠商議好了,到時候他隻負責幫忙編寫一型大炮的射表,順便教會兵部遣來的官員統計歸納之,其餘的大大小小十幾型火炮射表的就由他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