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陽村,地處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第六福地-----南田山,乃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的故裏,四周青山環繞,風光秀麗,人傑地靈。距劉伯溫的時代已六百餘年,這裏依舊保持著淳樸的民風。時值春耕季節,落日的餘輝映滿了半邊天空,火紅的晚霞壓著遠處的山頭,好似山頂上燃起的熊熊烈火。這邊山腳下一片開闊的田地上,一對父子仍在勞作,拎著鋤頭仔細地翻著腳下的泥土,汗水不斷地從臉頰上淌下,滴到泥土裏。這對父子看似勞動了一天了,略顯疲倦的麵容上卻難掩些許興奮的神情。
這幾年,在地方政府的鼓勵下,南田鎮,包括其所轄的武陽村一帶,掀起了一場開荒運動,隻要把荒田、荒山開墾出來,就能得到一筆不菲的政府補貼。這筆補貼除了用於開荒的之外,還能夠有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的盈餘,這些盈餘自然就成了開荒者的利潤。這一政策吸引了好些原本在外地務工或者經商的當地人回鄉創業。這對父子也是這開荒和承包潮流中的一份子。
“爸,不早了,我們先回去吧,明天再來。”年輕的小夥子直起身子,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扭頭對他父親說。
“等我把這一片土翻完,天還亮著呢,翻到山腳下那塊石頭那裏,我們就回。”年老的父親頭也沒抬,一邊翻土,一邊帶著喘地說,“今年我們家可是下了血本的,承包了這麼一片地,打算種上鐵皮石斛,盼著來年有個好收成,再賣個好價錢,就給你娶個媳婦。”
“我還早著呢,我哥都還沒娶,哪輪得到我。”小夥子撓了撓腦袋,靦腆地笑著。
“別跟我提你哥,他不給我氣受就不錯了,還指望他成家立業?”老者的口氣突然變得有些慍怒,“也不知道他在部隊這幾年有沒有學好,隻要不闖禍,我就阿彌陀佛了。”
“我覺得我哥變了不少,上次打電話給我的時候還叮囑我要多照顧你和我媽,別讓你們太操勞了。”
“哼,他要是真關心我們倆老,也算他小子有長進了。”父親帶著一種不太相信的口氣應道,隻顧翻著腳下泥土。
“蛇!”小夥子突然大喊一聲,隻見距他父親不遠處,山腳下的石頭縫裏鑽出一條蛇,兩眼直勾勾地盯著他們父子,不停地吐著信子,像是在防禦入侵的敵人。
聽見兒子的喊聲,父親下意識地倒退了幾步。
“看,那兒還有一條,那兒,也一條,那兒,還有,好多!”小夥子被突如其來的危險驚得有些手足無措,不停地叫喊著。
父子倆快速聚到一起,一邊後退,一邊舉著鋤頭,做出防禦的姿勢,隻要這些蛇敢上來,就一鋤頭下去將其鋤死。
此時的光線已幾近昏暗,早已看不清到底冒出多少條蛇,隻聽見一片的沙沙聲。
“這裏怎麼會有這麼多蛇?”父親帶著疑惑說道,“我們先回去,明天再來一探究竟。
翌日,父親早早地就把兒子叫了起來,昨天傍晚發生的事情讓他徹夜難眠,所以天剛微亮就起床了,在鍋裏熱了兩個饅頭,胡亂地吃幾口就出門了。家裏離田裏有二三裏地的距離,父子倆約莫花了一袋煙的工夫便到了。就著灰蒙蒙的光線,從地的這一頭向山腳的那一頭望去,山腳下那顯眼的石塊光禿禿的,昨天從石縫裏竄出來的蛇不見了。父親心裏暗暗鬆了一口氣,和兒子一前一後地沿著田埂路慢慢地向石塊方向走去。
“看,那是什麼?”兒子忽然指著田間的一堆東西說道。
父親頓時心頭一緊,向兒子所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那東西大約一人來長,被人用樹枝葉給覆蓋住了,表麵上的枝葉時不時地有些抖動。
“走,過去看看。”兒子說罷便一腳跨進田裏。
“慢著!”父親輕叫了一聲,“去,拿根長竹竿來。”
父親驚恐地盯著田裏的那一堆東西,直覺告訴他這東西有危險,一種不祥的感覺襲上心頭。
不一會兒,兒子找來了一根三四米長的細竹竿交到父親手裏,父親衝兒子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呆在原地別動,自己則拿著竹竿小心翼翼地向那堆東西靠近。
父親輕輕地用竹竿挑開覆蓋的枝葉,一副可怖的景象印入眼簾,“啊!”父親倒吸一口氣,踉蹌地倒退幾步,癱坐在地上,兒子趕忙上前扶住,兒子看到這景象也一屁股坐倒,竟驚得一句話也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