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穿珠”的啟示(1 / 2)

1807年,也就是年僅11歲就登上王位的純祖即位第七個年頭的九月。

林尚沃與樸鍾一急急匆匆趕往京城漢陽。

當時,林尚沃年方29歲。

林尚沃與樸鍾一風風火火地急赴漢陽,是因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權臣樸準源剛剛以68歲之齡作古。

樸準源,朝鮮王朝後期的文臣、大學者,自幼通六藝,諳百家,女兒成為定祖的夫人後進入當時的權勢中心。

第三個女兒被選為正祖的姝嬪後,樸準源一躍龍門,仕途暢通,飛黃騰達,扶搖直上。後姝嬪生元子,樸準源成為太子的外祖父,並因辛苦護產而擢升通政大夫,經常淹留宮掖,保護元子,為太子之輔。

1801年,外孫純祖終於承大統登王位,樸準源被垂簾聽政的貞順王後重用,曆任戶曹、刑曹、工曹三曹判書,任禁衛大將,掌三營兵權長達八年之久,權傾一時,成為權勢的核心。

在今天的驪州,仍保留著歌頌其業績的神道碑。據傳神道碑的碑文是由純祖親自撰寫的,足證樸準源當時權柄之重。

那麼,林尚沃與當時處於權勢核心的樸準源究竟有何種淵源,使他為奔喪而從義州到漢陽,2000裏日夜兼程而來?

坦率地說,林尚沃此行並非為死後追贈“領議政”、諡“忠獻公”的樸準源奔喪而來。林尚沃急火火地來參加葬禮,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樸準源的兒子樸宗慶。

樸宗慶與他那廉潔方正的父親迥然不同,是當時盡嚐權力滋味的頭號權臣。當時,朝中權柄在握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樸宗慶,一個是金祖淳。

四年後發生洪景來之亂時,洪景來曾傳檄天下,鼓動暴亂,檄文劈頭就提到了這兩個人:

“方今海內,純祖皇帝年少稚幼,金祖淳與樸宗慶之流欺天子而弄權柄。”

從引起西北的革命派洪景來的傳檄聲討來看,不難推斷,樸宗慶和另一個人物金祖淳可謂純祖王朝權傾一時的權貴。

樸宗慶以及他的父親樸準源屬於大王純祖的外戚,而以金祖淳為首的安東金氏一族則是純祖時期垂簾聽政的英祖繼妃貞順王後的近親。貞順王後屬慶州金氏,自她垂簾聽政之時起,就開始把自己的親戚一一提拔到各種要職上。到純祖年滿15歲,貞順王後撤簾還政時,金祖淳的勢力已達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樸準源是大王的外祖父,而金祖淳因為是太後之父,人稱國丈。

所以說起來,朝鮮王朝後期的一切混亂與弊害,全部是拜大王與太後的親戚所賜,因而我們不得不銘記這樣一個曆史教訓:無論古今,哪裏有權力哪裏就有近親與家臣,而權力的腐敗皆因這群近親與家臣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