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巨穀,隻能是某種巨型人造物體撞擊莫勒亞行星留下的痕跡。
是毀天滅地的星際戰爭?還是外部世界來訪者的不幸墜落?抑或是本地文明生物自導自演的的一場花樣作死?
沒有任何人可以回答這些問題。
十六天之後,亞伯發來消息,來自沙海深處的九百多名塔塔爾人在那位雌性獵手的引領下抵達沙海邊緣的綠洲地帶。這些塔塔爾人先圍著幽深靜謐的水池載歌載舞歡呼慶祝了整整三天,隨後它們開始在水池外圍修築營地和護牆,看樣子是打定主意要在此處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作為引領部落獲得新生的星辰使者,亞伯獲得了整個部落最高規格的貴賓待遇。新任族長諾加親自賜予這位貴客一塊從部族聖言載柱上剝離下來的石片,並允許他自由出入塔塔爾人的新營地。按照雙方之前的約定,諾加發誓將永遠保持與星辰使者的神聖友誼。
在亞伯發來消息後數分鍾內,早已潛伏在沙漠中等待良久的三隻卡魯立刻進入空無一人的舊營地。安秉臣帶隊的大批增援人馬旋即登上深淵號出發,與此同時,塞巴多提帶領的極地探索隊也收拾行裝,轉頭向南直奔營地遺址而來。
塔塔爾人舊營內的輻射源頭,很可能與這顆行星上存在過的前代文明有某種聯係。
深淵號毫無意外地率先抵達營地,飛舟尚未著陸,安秉臣就收到了三隻卡魯尖兵發來的好消息。
塔塔爾人營地的舊水源,來自一條即將枯竭的地下暗河。在卡魯們的四元相位掃描接收界麵上,這條充斥著高強度放射信號的地下暗河簡直就是一條盤桓在地底的發光巨龍。三隻卡魯追隨這條蜿蜒曲折的暗河向東行進了十多公裏,最終在沙丘下三百多米深的岩層中找到了一處疑為聚變反應堆的石質設施。
四元相位掃描返回的結構剖析圖證實,這座呈現為扁平碟狀的地下要塞中央果然有一座聚變反應堆,但反應堆向南一角呈現為融化塌陷狀態,由內向外的作用力將南側外圍建築牆體盡數破壞,大量泄露的汙染源物質滲入牆外地下暗河,令這條原本清澈的暗河變成了滿載死亡的輻射之流。
深淵號運來的一百隻卡魯僅用兩小時就掘出了一條通向這座地下建築的螺旋形隧道,最先下去的卡魯偵測到更加強烈的輻射,瞬時劑量甚至超過了防護服所能抵禦的最大值。這種情況下,安秉臣不得不放棄了親自下去一飽眼福的打算。十二隻卡魯以三隻為一隊組成四個探索小隊,分頭進入了這座直徑約九百米的地下石堡。
這座石堡似乎並不是始建之初就深埋於地下的,除了南側因反應堆融穿導致的明顯坍塌,其餘各處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損毀痕跡。從破壞部位來看,這些損毀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岩層的擠壓作用所致。由此可以間接證明,這座石堡沉入沙丘下的岩層中顯然已經有很長年頭了。
四支探索小隊,采取了挖掘推進的迂回方式,從四個對稱方向鑿穿外層石壁後成功進入石堡內部。
碟狀石堡外沿有一條環形通道,通道兩側分布著一百二十八個大小不等的房間。這些石質房間內大多空無一物,內容尚存的房間中那些物品也早已形銷骸散,分解變形得無法辨認原貌和質材。但是,環形通道石壁上的大量銘文字符卻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這是一種奇特的文字,安秉臣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語言。
粗看上去,這種字符語言的基本構成元素似乎就是一個類似英文字母“C”的符號。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牆壁上那些大大小小的“C”的缺口朝向卻有萬千變化,有的向上,有的向下,向左向右的,甚至還有斜向的。缺口的大小,似乎也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看了老半天,他突然明白過來。
那不應該是英文字母“C”,而是一個有缺口的圓環,圓環上缺口的大小,以及缺口所在位置的變化,構成了這種語言體係的各種基本字符。
“這不是象形文字,而是某種變體字母組合語言。”站在基台全息界麵前的何滿桂清點了一下石壁上的字符類型:“上下左右,加上斜向的四個方向,以及缺口大小的變化,這座石堡的主人所用的語言共有十六個基本字符。我想,我們可以暫時稱他們為環族。”
“十六個基本字符構成的字母語言體係,核聚變反應堆,看起來這個種族的文明技術水準不算低啊。”安秉臣盯著牆上那些奇怪的字符感歎道:“石壁上除了銘文,還有許多像設計圖一樣的畫像,應該可以通過對應關係來打開突破口。我們需要盡快破譯這種語言,搞清這個種族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