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初會(1 / 3)

第608章 初會

第608章 初會

穿過長達百米的金屬板棧道,他們來到了一個環狀走廊。

這裏比剛才的棧道更寬敞,全透明的廊頂距離地麵大約有六七米高,兩側的牆壁也寬到可以並排跑三輛卡車。

然後,安秉臣就看到了那隻屏幕上的貓頭鷹生物,以及它身後列成兩排的二十隻同類生物。

令他震撼的是,這幫長喙貓頭鷹居然有兩米多高!此前在通訊屏幕上見麵時,因為背景裏沒有人類熟悉的參照物,所以無法推測這種生物的具體身高。

但現在見到本尊真身後,安秉臣不由得暗吃一驚,以他一米九的身高,僅齊至對方的肩頭!

難怪船塢的對接管道那麼寬,難怪這環形走廊在他們看來竟然如此大,原來都是這幫巨鳥生物以自己的身體比例為基準建造的。

安秉臣打量著對方肩側收起的一對巨翅,心裏想象著這種生物撲翼騰飛的震撼場麵,腳下卻刻意放慢速度,好讓身後的隨從們保持隊形。

二十一雙金色大眼瞪著這群逐漸靠近的人類,安秉臣努力讓自己臉上的肌肉處於鬆弛狀態,這樣看起來可能會少些敵意。不過,前麵那幫巨型貓頭鷹,能懂得察言觀色嗎?

走到距離最前麵那隻貓頭鷹生物三米遠時,他停住腳步,緩緩伸出了自己攤開的雙手,兩手掌心都向外展開,表示沒有攜帶任何武器。

“波茲加—熱托—薩瑪—忽蘭!”雖然上次說千進語對方沒有任何反應,但他還是用這種語言打招呼。除了這種在陶圖格聯盟流行的通用語,他也找不到什麼更好的溝通方式。

那二十一隻巨鳥有如石雕泥塑一般,動也不動地瞅著他。很顯然,對方依舊聽不懂。

“咕…咕…”為首的金眼貓頭鷹往前邁了一小步,喉嚨裏發出一陣碎響。

隨後,它側轉了一下頭部的傾斜角度,雙目視線最終鎖定在安秉臣遞過來的那隻右手上。

當沒有更多選擇時,安秉臣隻好按照自己的本能行事。

“波茲加—熱托—薩瑪—忽蘭!”他又一次重申了自己的祝詞。

“咕…咕…”金眼貓頭鷹又往前跨了兩步,兩者之間的距離拉近到半米。

有那麼一瞬間,安秉臣從對方那對巨大的金黃色瞳孔中看到了猶豫和質疑,然後對方呼啦一下展開翅膀,目測有一米五到兩米的翅羽叢中,那三隻打開的爪子向著他的右手伸了過來。

枯瘦的爪子搭在合成纖維的防護服手套外麵,安秉臣感覺到了對方的力量,同時也輕輕握緊了手指,將自己的力量傳遞到對方指關節上。

然後,他就看見麵前這隻金眼貓頭鷹猛地向後仰頭,高舉的長喙在空中晃了一下,緊接著朝自己迎麵砸下。

安秉臣身後的保衛局成員發出一陣驚呼,他甚至聽到舉槍瞄準和摘下破甲錐的稀裏嘩啦亂響。

這邊一動,那邊的金眼貓頭鷹們也有反應,分列在後麵的兩排高大鳥人也呼啦一下散開,有一隻甚至砰地一下飛到了天上,微微抖動的翅膀看上去一點都不吃力。

所有貓頭鷹人打開的翅膀內,三根骨節分明的爪子上都握著一個看上去酷似椒鹽調味瓶的小玩意兒,金屬質材的圓筒形,前方有個尖錐狀噴管。

毫無疑問,那是它們的武器。

“都別動!冷靜!”安秉臣張開雙臂,丹田內爆出低沉有力的吼聲。

那根略帶弧彎的長喙輕輕搭在他肩頭上,挨著頸動脈的位置用力擦了三下,隨後退了回去。對方臉部的羽毛緊貼著他的頭盔滑來滑去,如果不戴頭盔的話,臉上皮膚的感覺大概會非常奇妙。

金眼貓頭鷹的這個動作不是攻擊,看起來更像是它們獨特的見麵禮儀,用長喙與對方搭頸寒暄。

對方接受了他的握手禮,但也回敬了自己的長喙搭頸禮。

緊接著,那隻金眼貓頭鷹突然向後退了一大步,側開了自己足夠兩米五高的身段,它後麵的二十隻同類也朝兩邊散開,讓出了一條無形通道。在它們背後,那堵白色的艙壁悄無聲息裂開,露出一條筆直寬敞的明亮通道。

通道的盡頭,是一座足有上萬平米的橢圓形大廳。這大廳的地麵平整如鏡,廳內黑壓壓站了足有七八十隻金眼貓頭鷹,這撥鳥人的身形體態看上去就沒外麵那二十一隻同類整齊,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不說,身上穿的長袍顏色也五花八門。不過,就算最矮的鳥人,身高也在兩米以上。

安秉臣注意到,貓頭鷹人們的長袍全是單一素色,幾乎沒有混合顏色。

引領他們進來的那隻金眼貓頭鷹穿著黑色長袍,飄逸的袍角在大步跨動中輕輕搖曳。這大廳裏有風,那意味著空氣的流動,同時也表明這大廳裏有空氣,還有冷熱不均,所以才能有氣流產生的微風。

那黑袍貓頭鷹人一直走到那群同類麵前才停下腳步,隨即轉過身來,用一種古怪的眼神望著安秉臣等人。

安秉臣好整以暇地攤開了雙手,望著前方那群不知道是官員還是技術人員的外星鳥人。以此推測,他估計剛才船塢環形走廊裏迎接自己的那二十一隻金眼貓頭鷹多半是軍人戰士之類的職業。這鳥人的基本社會形態,看樣子和人類也大同小異。

看到安秉臣等一幫靈長目生物走進來,大廳裏的鳥人們全都騷動起來,嘰嘰咕咕的鳥鳴聲此起彼伏,隻可惜沒有一句能聽懂。

如何與完全沒有共同文化基礎,也沒有相似生理結構的外星生物溝通?這個問題已經被地球科學家們探討了上百年,有智者說數學是唯一能夠在全宇宙通行無阻的語言,這個想法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上卻充滿了自以為是的學究心態。

作為基礎科學的數學雖然理論上可以詮釋宇宙萬事萬物,但它的發展遠未達到大道至簡的極度完美狀態,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不同物種文明之間的數學體係是完全相同的。最簡單的反證例子,地球上不同文明的種族之間的初次交流,從來都不是用數學語言拉開序幕的。如果數學真有某些科學家們吹噓的那麼神通廣大,哥倫布第一次踏足美洲時就該拿著圓周率方程式湊到印第安人麵前求解。但是,事實真的是那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