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章 掃描
561章 掃描
吳剛號飛船登陸月球的第九天,互助會前哨基地在北極偏月背一麵的一座環形山外緣開工。
因為蜥蜴人的潛在威脅,這座占地兩萬平米的前哨基地沒有像原先設想的那樣深入地下,其主體建築突出於月表地麵,地下部分僅有一層四米高的倉儲區。
一座輸出功率高達三萬兆瓦的女媧八代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占據了倉儲區三分之一的空間,在今後的一百二十年內,它將為互助會月球前哨基地的各種設施提供動力,並在工作低峰間隙產出雙極電池。
前哨基地內,所有房間都將配有獨立運行的空氣循環係統,緊急情況下可通過中控係統或智庫關閉循環,或直接打開氣密栓瞬間排出空氣。蜥蜴人離開空氣同樣活不了,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們有太空衣之類的密封防護服。
也許,這月麵的真空才是真正能夠抵禦它們的防線。
前哨基地的凸出地麵部分的建築有三層共十二米高,頂部采用與月球表麵色調完全相同的灰色自然風格,並有大小隕石坑掩飾迷彩,配以紅外熱輻射屏蔽層和電磁波吸收塗層,可以最大程度杜絕來自太空的窺探。
包括安秉臣在內,所有還能活動的探險隊員都參與了這項浩大的建造工程。
在與蜥蜴人衝突中犧牲的探險隊員遺體,以及何昌發等十多名重傷員,和拆卸分解後的四十二件遠程模塊組件一同搭乘吳剛號登月飛船率先返回地球。
以八台氙電離子引擎為動力的吳剛號飛船,隻需九小時就能完成月地之旅。真正麻煩的是人員裝備從環地軌道返回地麵的那段路程,經過工程部改裝的兩台核動力精衛飛行器擁有特別設計的背啟式氣密艙,它們將擔任從環地軌道上的吳剛號飛船到海參崴基地著陸場的擺渡工作。
登月第十五天,月球前哨基地竣工。第十六天,前哨基地正式投入獨立運作。
人類終於擁有了脫離母星的第一座太空橋頭堡。
吳剛號飛船從地球返回時運來了大量建築材料,以及更多的挖掘機和足肢車。
工程部人員釋放了兩百台經過改裝的零號機體,準備對整個月球表麵地球進行一次詳細的地質地貌勘測。
安秉臣仔細查看了遠程偵測模塊掃描月背地下世界獲得的三維全息結構圖,他找到了蜥蜴人堆放廢棄足肢戰車的鐵匠場,也找到了那座尺寸驚人的六角形網格孵化房。在兩百五十六個穹頂世界中,他甚至找到了當初與小強相遇的地方,那個在湖邊有座石山的生態循環農場。
這些橢圓形地下生態農場的平均直徑都在三十公裏以上,規整的幾何結構,以及錯落有致的排列方式,都表明它們絕非自然造物。所有湖底深處都有三個像排水孔一樣的濾網口,它們通過密如蛛網的石質管道相互銜接,最終通向月幔層中三百公裏深處的一座金屬球狀體。
那金屬球體無法被四元相位掃描穿透,它的直徑長度大約有十公裏。
一個掩埋在地下深處的超巨型金屬球。
更玄妙的是,所有生態循環農場釋放光球的穹頂石洞,殊途同歸,最終也通向那金屬球體。
那裏一定隱藏著蜥蜴人失落文明的核心,沒準還是當初那位蜥蜴星台操作者的造物。
遺憾的是,地下三百公裏的深度,已遠遠超出了五號機體的正常作業範圍,互助會也沒有在這樣深的深度進行挖掘作業的經驗。
月球前哨基地才剛剛站穩腳跟,和蜥蜴人的關係還處於敵友未明階段,安秉臣不得不暫時放棄對地底深處巨型金屬球的探索,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前哨基地防衛係統以及月球采礦作業隊的建設上。月球前哨基地要維持正常運作,就必須保證水資源和金屬礦藏的供應。
按照工程部原先的安排,月球前哨基地建立一個月後就應啟動太陽使團計劃,即向水星發射卡魯和挖掘機體,在水星開辟能源基地,最終實現環繞太陽表層的動態戴森雲網,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異能量供應。
互助會的月球前哨基地,並不僅僅是開拓太空時代的象征紀念碑,它還將成為地球人類進入太空的橋梁。從月球發射太空飛行器,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技術角度都要比從地球發射省心省力得多,如果能順利解決本地資源補給的問題,互助會甚至打算直接在月球建造大型太空船。
然而,蜥蜴人的出現,以及月球前哨基地的重新設計,徹底打亂了原先計劃。不但太陽使團計劃將要往後拖延兩到三個月,甚至月球前哨基地項目的後期補充工程,也需要多達上萬噸的金屬資源。
這種情況下,僅靠吳剛號飛船從地球運來材料的螞蟻搬家補給方式,顯然是不夠用了。月球前哨基地必須盡快擁有自己的采礦作業隊,就地完成對能源和金屬礦藏的自我補給。
當登月探險隊都在忙著前哨基地建設的同時,對蜥蜴人文明的研究也並未停止。在白毛小強的熱心協助下,以生物學家聶遙為首的五人考察小組反複深入蜥蜴人的地下王國,對那些巨大的穹頂世界展開了實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