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章 冰下(上)(1 / 2)

514章 冰下(上)

514章 冰下(上)

昆侖號潛水艦,球形控製大廳。

“當前航向一六五,航行深度五百米!航速二十五節!”導航員大聲道。

“開啟控製大廳所有艙壁全息投射界麵!”潘正平端坐正中高台,一副不苟言笑的嚴肅模樣。

隨著他的命令聲,控製大廳的穹廬形光滑艙壁閃爍了一下,隨即顯出船身周邊的視頻圖像。甚至連頭頂上的穹頂,以及腳下的地板,也在瞬間變成全透明玻璃一般,可以清楚看到昏暗海水中成群遊動的小魚。

“先期登岸的兩台零號機體正沿著陸緣冰架表層向內陸推進,交叉引導模式數據鏈一切正常!”那位經常處於閑置狀態的女火力手少有地手忙腳亂著,她臉上的神色比潘正平還要緊張。

不光她,周圍另外六名船員也同樣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

他們沒有辦法不緊張。

九十八萬噸排水量的昆侖號潛水艦,經過長達一周的航行後終於抵達了南極洲沿海地區。南極洲周邊沿岸有世界各國設立的近百座考察站,加上私人讚助的探險隊、考察隊、旅遊團,幾乎所有適合靠泊登陸的地方都有人類活動。

為了保證行蹤的隱秘性,昆侖號計劃從水下進入了常年冰雪覆蓋的羅斯海,從厚厚的羅斯陸緣冰架下方靠近南極大陸,再在人跡罕至的僻靜處破冰上浮,釋放運載人員和足肢車輛的精衛飛行器。

不幸的是,麵積九十六萬平方公裏的羅斯海水深並不理想,平均深度五百到七百米,最深的地方也不過九百米而已。這些數字看上去很大,但如果考慮到海麵漂浮的那些冰山就很不樂觀了。南極洲近海的冰山水下部分最少也有兩三百米,這意味著最厚部位高達五十三米的昆侖號需要在犬牙交錯的浮海冰山與海底之間小心翼翼摸索前進。

因為艦體過於巨大,昆侖號的航行通道上下高度必須保證最少兩百米,左右寬度怎麼也得要超過兩千米才能保證最起碼的安全。

兩隻搶先登上陸緣冰架的零號機體,將為冰層下的昆侖號提供前方海底實時水文數據。惟有它們的四元相位交叉掃描,才能透過重疊冰層和海水,為這艘巨艦描繪出一條可供通行的水下航道。

昆侖號選擇這條高風險的路徑也是有理由的,因為蜘蛛車上導航屏顯示的第一處藍色菱形圖標,就在羅斯海沿岸地區。如果昆侖號離岸越近,就越方便為互助會的采掘工作組提供後勤支援。

沒有人可以保證昆侖號能夠順利滑過極地冰川構成的水下迷宮,最後還是沈莉拍板決定了水下前進的方案。如果真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大不了原地停船,或上浮破冰或原路後退。

昆侖號艦體和外殼所用材料足以媲美三號機體,這讓沈莉對它有很大信心。哪怕是在南極洲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她也相信這艘巨艦完全可以在需要時客串一把破冰船的角色。

控製大廳角落的休息區,安秉臣和林子雲目瞪口呆地看著環圍四周的海底景色。

五百米深度已經足以隔絕來自水麵的任何光亮,但在微光強化視效模塊的作用下,他們還是能勉強看清周圍的情況。

給安秉臣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從海麵向下伸展的冰山錐腳,或粗或細,最短的顯然也有上百米。它們像是陸地上縱橫錯列的群峰,隻不過上下位置似乎顛倒了,一座接一座,從模糊朦朧的海麵掙紮著冒了出來。

從這個視角來看,他現在如同腳踏天頂,抬頭望向倒懸於地麵的群山。

他目力所及之處的冰山底部,千年寒冰的潔白顏色令人目眩。

到底哪裏是上,哪裏是下,哪處是真,哪處是假,他也有些迷糊了。

如果不是身邊還有那些大呼小叫的船員,以及每一位船員麵前閃閃發光的全息操控界麵,他可能真會認為自己就站在幽深靜謐的深海海底。

林子雲關注的是右舷上方,距離水麵不遠的地方有大團翻滾的水花,那應該是某種海洋動物快速遊過產生的渦流,這些渦流有如線團一般相互交織纏繞,遠遠看去好不熱鬧。

她打開了自己的腕式終端,一秒鍾內通過智庫接入了昆侖號的艦載中控係統。連續放大右舷上方那片區域的畫麵後,她終於看清了,那是一群正在水下嬉戲覓食的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