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章 東亞(2 / 3)

互助會的年輕會長要來紐約出任中國駐聯合國的大使,正如喬納森所言,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了解互助會的機會,一個認識他們的機會,也許,一個摧毀他們的機會。

對於敵人,尚未有足夠深入的了解前就貿然采取行動,那才是最危險的決定。

“康納,安排一下,等那位大使抵達紐約的當天,我請他共進晚餐。”梅隆打斷了仍在據理力爭的鮑曼。“喬納森,你那邊該做的準備,都盡快去做。”

總統定了基調,其他人不好再說什麼。

“至於你,鮑曼,我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你幫忙。”梅隆看著國務卿。

“什麼事,總統先生?”

“你後天飛一趟莫斯科,問一下克裏姆林宮的那幫人,什麼時候能結束歐洲的騷亂。”梅隆指著牆上的世界地圖。“另外,你小心試探一下,看看他們對互助會有什麼看法。”

從大約三個月前開始,歐洲多個國家都先後爆發了種族衝突和內亂,並愈演愈烈有上升為武裝暴亂的趨勢。表麵上看,這些騷亂是下層貧民和移民因經濟不景氣或宗教信仰衝突而采取的極端發泄行為。但是,從中情局掌握的情報來看,很多騷亂和暴動背後都有露西亞國家情報局格魯烏頻繁參與的痕跡。

格魯烏這麼做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令歐洲各國陷入混亂,以此報複法國在中露戰爭中的立場,以及英國和德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針對露西亞的製裁措施。其次東亞戰爭規模升級,露軍兵力捉襟見肘,不得不從東歐防區抽調部隊前往蒙古參與中國戰事,為預防西邊那幫歐盟惡鄰無事生非,露西亞人選擇了在對方家裏先點把火,讓歐洲各國忙於內亂,無暇東顧。

格魯烏的人雖然做事利落,不留痕跡,但這種事情終究隻能隱瞞一時,不可能永遠不為人知。兩天前,秘密來美國訪問的歐盟秘書長向梅隆提出要求,希望美國能夠居中斡旋,盡快平息歐洲各地的騷亂。

梅隆正希望找個理由主動聯係一下克裏姆林宮,歐洲的事情是一回事,但他更關心的是東亞的戰事。蘭德公司的提議讓他感到自己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對最後的選擇作出決斷。作為直接介入此事的一方,露西亞人的態度也是他最終作出選擇的參考因素。所以,他需要鮑曼前往莫斯科走一趟,投石問路也好,試探虛實也好,一定要把露西亞人對互助會的態度摸清楚。

午飯過後,接任代理國防部長職務的原國防部副部長丹尼爾從五角大樓趕過來向梅隆通報海軍的最新動向:“以小鷹號航母為核心的第七艦隊戰鬥群已經駛離橫須賀港,而以福特號航母為首的太平洋戰鬥群昨天下午也從夏威夷軍港出發,如果我們在東亞海域擁有兩個航母集群,對露西亞太平洋艦隊就能達成壓倒性優勢,這對於保護我們在日本以及亞洲的利益是非常有益的。”

梅隆微笑著點頭,雖然露西亞人的太平洋艦隊沒有航母,但在數量上卻超過第七艦隊戰鬥群,而且對方後勤線很短,隨時可以返回海森崴軍港補給。那座天然不凍良港,其實也是露軍太平洋艦隊的不沉航母。

“總統先生,我們準備要向露西亞人動手嗎?”丹尼爾小心翼翼地問。

梅隆看了看這位原先的副部長:“丹尼爾,我們的艦隊必須保護美國在亞洲的利益。至於向誰動手,那取決於誰傷害了我們的利益。”在鮑曼的莫斯科之行有結果之前,很多事情尚未有定論,但在東亞地區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是絕對沒錯的一步先招。

“明白了。”丹尼爾若有所思地自語道。

東亞日趨混亂的局勢讓沿海各國都加強了自己的海上巡邏力量,這其中最攬事的當屬日本海上自衛隊,他們巡弋的航線深入東海地區,甚至接近了濟州島南部。為此自衛隊戰艦曾與韓國海軍巡邏船隻多次發生海上對峙,雙方戰艦上的水手以各種侮辱性喊話和手勢進行了積極交流。由於有美軍航母集群和海上自衛隊的八八艦隊在附近撐腰,日方海上保安廳武裝巡邏船的膽色暴增,甚至發展到以剿治海盜為名肆意攔截盤查東海和黃海水域的往來貨船。

“..在此風雲動蕩之際,日本必須勇敢地承擔起對亞洲的責任。”在京都舉辦的全民聖祭儀式上,日本女首相早川香織如是說道。

“曆史證明,日本是一個有責任心的民主國家,我們歡迎並期待日本在將來的亞洲事務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美國白宮也在同一天發表聲明響應早川首相的演講。

六月中旬,一艘掛馬來西亞國旗的萬噸級貨輪在對馬海峽附近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武裝巡邏船盤查。

保安廳巡邏船船長渡邊次郎從一開始登船就感覺不對勁,他也是見多識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船上這些水手明顯不是南亞裔人士。從麵部特征來判斷,這些水手其實更像是中國人。

全中國人水手的貨船也不奇怪。中露戰爭之後,各種散貨船齊聚東亞販運糧食,這可是最近利潤最高的買賣。其中有不少也是中國人自己的貨船,渡邊的巡邏船曾經見過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