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章 測試
217章 測試
一粒黃橘般的冬日掙紮著從東麵的海平麵上蹦了出來,早晨的溫度沒有什麼提升的跡象。這個時候還早,除了寨牆上的固定崗和鎮外的巡邏隊,十裏鋪鎮內鎮外幾乎看不到什麼人影。
步兵營駐地內的洞庫大門突然開啟,一輛經過氣密艙改裝的新版六足運輸車悄無聲息駛出,緊接著後麵又跟出一個機動騎兵戰術小隊。
接到命令的步兵迅速打開三道關卡放行,裹著藍色棉製服的王彥斌斜背著步槍,手忙腳亂地跟著班長把包鐵皮的橫杆升起。不到片刻功夫,這支車隊離開營地遁入茫茫雪野中。
“指揮中心,第十二戰術小隊跟隨運輸車進入護航路徑,零號機體前推十七公裏,沿途一切正常,沒有發現敵方飛行物。”
坐在二號機體裏的張路通過全息頭盔審視著周圍數十公裏範圍內的動靜,隻要是體型比兔子更大的活動物體,無一例外都會在全息三維圖上顯示。這是零號機體與星網俯拍數據交織而成的戰場全息場景模型,整個場景模型以毫秒級的刷新頻率直接反饋到戰術指揮官信息端。
“第十二小隊,一路多加小心!”參謀部指揮控製中心內,田建明發出最後的叮囑。少年中隊的這些小屁孩都是他的心頭肉,雖然平時罵得凶,不過真要出點什麼問題,他比誰都著急。自從林子風和張路的衝突事件後,出於某種不可明言的內疚心理,田建明對這幫孩子更加嗬護備至。
“收到,老爹請放心。”和所有出外勤的機動騎兵一樣,張路已經習慣了田老頭的叮囑。
零號機體和星網組成的環球信息矩陣雖然犀利,但在惡劣氣候條件下,機動騎兵戰術小隊的中遠程預警能力不足仍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隱患。過厚的雲層和暴雨雪天氣都會嚴重削弱星網節點的對地偵測能力,這種情況下戰術小隊的遠程預警隻能依靠零號機體的遠程紅外偵測,可五公裏的作用距離對於動輒上百公裏的空中打擊火力來說簡直就是個笑話。
互助會急需一種更有效的中遠程預警平台係統,尤其是針對空中目標的偵測和鎖定。在可變口徑電磁炮出現後,這種需求變得更為迫在眉睫。
工程部在智庫配合下已研製出一種名為“複眼”的新型對空遠程預警係統,這套係統融合了相控陣技術和合成孔徑技術,在新材料和雙極電池強大動力支持下預計可以偵測到最遠兩千公裏外的小型無人飛行器。
這套係統的雛形版被裝在經過密封改裝的六足運輸車底盤上,正是張路護送的那輛外形怪異的一號機體。這輛車裏除了器材設備外還有三名乘員,其中一人是漢特博士。這支車隊的使命是護送漢特博士前往勘察加半島,同時沿途測試“複眼”遠程預警平台。
如果各項指標測試都能通過的話,這套借助一號機體底盤的預警係統將正式成為一種新型足肢車,按投產序列定義為六號。
六號機體的出現將極大提高機動騎兵的防空作戰能力,由此彌補機器人戰鬥集群目前最致命的缺陷。一旦有這樣一台千裏眼在隊伍裏,遠程來襲的無論是核彈頭還是巡航導彈都將被提前發現,隨後的攔截工作將交給20毫米口徑電磁炮,這種可怕的武器能在六十公裏外以不低於百分之九十的精確度擊中任何來襲飛行物。
毋庸置疑,正式投產後六號機體必然成為大型戰役戰鬥的核心中樞。
所以,這次測試之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來安秉臣打算派出三支戰術小隊全程陪護六號測試機體,但田建明堅持認為越低調越好,隊伍規模越小越不容易被發現。如果毛子覺察到自家後院有不速之客,不但六號測試機體會麵臨巨大危險,甚至勘察加半島的新基地建設進程也將受到影響。
看著田老頭指揮參謀部的少年們忙碌起來,安秉臣退到一邊撥通了遠在哈薩克斯坦的辛旭的腕式終端:“廚子怎麼樣了?”
拜科**之戰後,蜘蛛車在智庫引導下將薛世傑直接送到阿斯塔納,警界新貴亞曆山大立刻安排他進了特護病房。廚子的傷不輕,加上沿途耽誤了些時間,到醫院時已是嚴重昏迷,經過通宵三次開腹手術才搶救過來。直到現在,廚子仍然躺在急症監護室裏,全身掛滿了各種輸液管線。
“他沒事了,但需要個把月才能起床。”辛旭的表情顯得很疲倦,看來有好幾天沒睡個囫圇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