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章 調查(2 / 2)

三人商議停當,趙振宇與沈莉起身告辭,他還要給調查小組安排住處,勤務營隔壁有好幾間空庫房,正好讓調查小組入住。603研究所的全名是603國家氣象研究所,當然,這個研究所的工作領域與天氣預報完全無關。沈莉軍服上的那個奇怪臂章,以及調查小組成員幾乎個個都是博士學曆的事實都表明這個研究所有點不同尋常。因為有保密條令,趙振宇沒敢多打聽。

第二天一早,他親自率一個二十人戰鬥小組護送沈莉和兩名工程師前往昔日警備師駐紮的小城,那裏是怪車最早出現的地方,雖然屬於露軍控製區,但因為不是什麼戰略重鎮,因此敵人並未在當地派駐軍隊。

他們的敵人並非隻有露軍,戰爭爆發後整個國家社會秩序大亂,北境地區市級以下行政機構全麵癱瘓,大量地區處於無政府狀態,共和國軍隊處於全麵退縮防禦階段,露軍也無意攻城奪地。

於是短短幾天時間,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無數民間武裝,這些組織有的純為自保,有的則是趁火打劫的盜匪團夥,後者不但荼毒百姓,甚至對路過的小股軍隊也敢下嘴。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已有多起己方巡邏小隊遇襲,趙振宇從補給站帶回的卡車有一輛在返程途中拋錨,結果司機和負責押送的五名士兵遇害,卡車和補給物資不翼而飛,公路邊隻留下幾具被剝得精光的屍首。

匪徒們的主要目的是搶奪補給物資和槍支武器,根據偵查報告,這些匪徒同樣也對露軍零星部隊動手。

國難當頭,竟有如此敵我不分喪心病狂的匪徒,救國委員會頒布的《告全國人民書》中已明確宣布,這些趁亂作惡的歹徒一經發現就地處決。怎奈北方戰區目前已無暇他顧,五萬多倉促集結的殘兵無論是訓練還是士氣都很不理想,北方戰區指揮部正在部署這些人馬鞏固Q市周邊防務,隨時準備迎接露軍下一波攻擊,對於地方匪患他們實在是有心無力。

這些匪徒的戰鬥力和正規部隊根本沒法比,但對於沈莉的調查小組來說,他們仍然是致命威脅,因此趙振宇決定帶手下精銳護送調查小組,這裏麵多少帶了點找機會報仇雪恨的意思。

小分隊的第一站是李大同所說的高速公路橋現場,這裏地處荒郊野外,又經過暴雨洗刷,穀底那架嚴重變形的俄式武裝直升機殘骸已經沒有任何探索價值,沈莉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線索,但她親自徒手攀下穀底的矯健身形卻給趙振宇留下了深刻印象。

和那兩個隻能在公路邊守著背包的助手相比,沈莉顯然是個研究學者中的異類。趙振宇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她腰上的那把手槍也不是擺樣子的貨,不僅他有這樣的想法,他手下的官兵們看這位女學者的眼神也多了幾分欣賞,少了一點對書呆子的天然鄙視。

當他們離開高速公路時,有劇烈的槍聲從北方傳來。聽了一會兒發現沒有重武器的爆炸聲,趙振宇放心了,他下令繼續趕路,希望能在天黑前抵達警備師原駐城市。

走了沒有多久,前行的尖兵很快回來報告,前麵遇到了己方91師的一個連,剛才的槍聲是他們與露軍偵察隊撞上的結果。北方戰區在Q市集結的部隊淩亂不齊,為了短時間內提高戰鬥力,指揮部想出了輪流派遣外巡的方法,一方麵可以有效警戒外圍地區,另一方麵也能通過實戰鍛煉那些拿槍沒幾天的烏合之眾。

新編的雜牌部隊番號都以9字開頭,這個91師主要由警察和其他部隊打散人員混編而成,戰鬥力在新部隊中算是比較強的。91師的連長見到掛著中校軍銜的趙振宇後趕緊敬禮彙報,露軍偵察隊有十來人,因為隻有輕武器,一場混戰後露軍偵察兵大部被擊斃,僅有兩人被俘。

如果不考慮己方陣亡多達二十人的話,這應該是一場輝煌的勝利。聽著這位連長的報告,趙振宇感到一陣心悸,如果是他們這小隊人遇上露軍偵察兵,沒有兵力上的優勢,雙方的戰術素養可不是一個級別的,最後的勝敗恐怕很難說。

被俘的兩名露軍中有一個是中尉,他應該是偵察隊的領頭人,不過這家夥表現得很配合,一股腦交待了姓名和部隊番號不說,對審訊者基本上是有問必答,完全沒有所謂戰鬥到死的軍人節操。

看著堆列疊放的屍體,趙振宇無比深刻地感受到雙方戰鬥力的差距,這就是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任務,他們需要盡快趕路,爭取在黃昏抵達原警備師駐地,這樣才能淩晨時踏上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