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少年和張小姐(1 / 2)

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隻有巴川和蓉城很少經曆戰火,算是比較安全的去處,但因為要支持前線抗戰,張小姐在張森旭在蓉城的生活,足以用艱苦來形容。

可就是在那段歲月裏,張小姐恰好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她在帶著張森旭生活的同時,偶然遇到了一個少年,那個少年說自己是從京都來的,也是來蓉城躲避戰亂。

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張小姐和少年堪稱是郎才女貌,很久就墜入了愛河,並彼此約定了終身,說是等戰爭結束就趣張小姐回家,張小姐對此也深信不疑。

後來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緊接著又全國解放,張家老二終於在蓉城找到了張小姐和張森旭,一家人終於得以團員,與此同時,少年也登門向張家老二提親,希望可以迎娶張小姐為妻,來完成自己和張小姐的約定。

有道是長兄如父,盡管張家是書香世家,張家老二也頗通情理,但因為經年戰亂導致的分離,張家老二覺得自己對妹妹愧欠,想要為他找個好人家托付終身,而且他也調查過少年的來曆,竟是京都的財主家,那時候本就提倡打倒地主老財,張家老二又怎麼可能把張小姐嫁給少年?

誰曾想到,那少年也是個心高氣傲之輩,知道張家老二不同意這門婚事後,頓時當著麵兒撂下狠話,說自己終有一天,會讓他把張小姐心甘情願的嫁給自己。

想張家老二也是部隊出身,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什麼大風大浪沒經曆過,又豈會被少年的狠話嚇著,隻以為他是口不擇言罷了,非但沒有怪罪,而且還一笑置之。

少年和張小姐定下三年之約,並用自己的祖傳玉佩作為定情信物,然後就飄然離去,而最關鍵的是,少年離開之後,就仿佛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沒有半點音信。

三年之約到期,少年如約回來尋找張小姐,他再沒有了年少時的意氣風發,反而變得沉穩許多,眉宇間也帶著疲憊和憂愁,當他再次登上張家的門,想完成三年之約的時候,卻發現世道已經大變了模樣。

在張小姐等待少年的三年中,因為思念他過度,導致相思成思,然後舊病不起,直至最後溘然長逝,甚至到臨去之前,張小姐都還等著少年回來娶她。

自從三年前,少年和張小姐定下約定離開後,張家老二架不住張小姐相思成疾,畢竟他愧欠自己這個妹妹已經很多,不忍心再讓她以淚洗麵,所以等時間久了,他也暗暗默許了少年和張小姐的婚事,隻不過礙於麵子原因,他始終沒把這話說出口來。

張家老二當時的打算是,隻要少年再找上門來,自己也就找個台階同意,然而自古紅顏多薄命,張家老二還沒等到少年來,更沒有等到那個台階,自己妹妹就已經香消玉殞,為此張家老二也時常自責不已。

直到真相的少年悲痛欲絕,幾乎是一夜間白了頭發,他從張家取回了自己的玉佩,並以為是張家老二害死了張小姐,他悲痛之餘竟然指著張家老二,對張家發出了詛咒。

少年的詛咒不可謂不惡毒,他說張家不讓他和張小姐在一起,也是張家害死了張小姐,那麼張家今後必將多磨難,三代之後斷子絕孫,世上從此再不會有張家。

要知道在那個年月,封建迷信可是很嚴肅的事情,遠不是現在可以比擬,甚至因為封建迷信被處決的犯人都有不少,更何況少年還是對張家老二,這個政府高官進行詛咒。

當時在雲間政府身居要職的張家老二,聽到少年的詛咒後,自然是不能容忍的,當即命令警察局將他關押起來,但張家老二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想借此報複少年,而是因為當時正在氣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