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的,安尤勇當然不會帶林熙去吃本幫菜,而是帶他去吃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早點,他們來到的這條美食街,是雲間所有美食街中最老牌的,裏麵鱗比櫛次的小吃鋪子,也都是幾十年的老字號。
可以看得出來,安尤勇對這條美食街熟門熟路,甚至還能跟很多老板打個招呼,他帶林熙走進一家名為“小吃廣場”的鋪子,招呼老板要了幾樣店裏最有名的小吃,然後就開始等待起來。
在等待過程中,安尤勇不無感慨的告訴林熙,他剛來雲間闖蕩的時候,每個月到手的工資不高,所以也不敢隨便亂消費,饞了隻能來小吃街打牙祭,他去過的美食街不少,卻隻有這裏最合他口味,一來二去來的多了,也就成了這裏的老主顧,自然知道哪家老字號的口味最好。
不一會的功夫,安尤勇要的幾樣小吃全都被老板端了上來,而且他點的也很簡單,一人一碗三鮮小餛飩,再加兩個蟹殼黃和兩份擂沙圓,雖然東西不算很多,但填飽他們的肚子還是綽綽有餘的。
按說林熙是巴川人,應該會不適應雲間的清淡口味,但因為他在明州的後廚工作過,而明州和雲間又是地處毗鄰,隔海相望,兩地的飲食習慣其實相差不大,甚至有很多雲間本地人,都是早年間從明州遷過來的。
三鮮小餛飩的名氣在外,自是不用多說的,反倒是蟹殼黃和擂沙圓值得一提,別看這兩樣小吃的名氣奇怪,可卻是實打實的美味無疑。
先說這個蟹殼黃吧,本來是江蘇常州的傳統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為禮品,因其形似蟹殼,色呈金黃而得名,其口味油多不膩,香脆酥鬆,吃一口更是糖餡甜醇,惹人流連。
相傳早年間,雲間許多的茶樓門口,都會立著一個酒桶式的烤爐,和一個平底的煎盤爐,前者烤蟹殼黃,後者做生煎包,兩種風格迥異的小吃聯袂而出,可謂是相得益彰。
如果有一輛黃包車沙沙地過來,下來的或是熬夜的報館編輯、或是剛下課的教書先生,這邊點了蟹殼黃和生煎包各兩個,那邊茶樓的玻璃門就已經拉開,跑堂的彎著腰恭請進了,一段雲間小資產階級的生活就此開始。
然後再來說說沙雷圓,沙雷圓的曆史並不算久,至今才過七十餘年時間,是在煮熟的各式湯團上,滾一層擂製的幹豆沙粉而成,品嚐起來既有湯團美味,又有赤豆芳香,又因為沒有湯水便於攜帶和冷熱皆宜,所以別具特色,如果趁熱吃的話,還有濃鬱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一直深受遊客的歡迎。
盡管林熙對江南地區偏甜的口味,至今都有些吃不太慣,遠沒有巴川菜肴有滋有味,可他今天早上卻是有些撐了,原因是這三樣小吃配合著來,的確很能滿足口福之欲,也難怪安尤勇會大老遠帶他來這裏,還專門點了這三樣獨特小吃,感情是吃出名堂來了。
吃過早飯後,林熙和安尤勇趕往珠寶展覽會的所在地,他們剛走到展示廳大門外,就看到張芷言和夏琪在門口等他們,而且還在招手示意。
時隔一晚再次見到張芷言,林熙又想起了昨晚的故事,頓時覺得有些不自在,甚至感覺自己不敢麵對張芷言,但當他看到張芷言的溫婉笑容,又覺得心中忽然寧靜,身上的不自在也隨之消失,仿佛昨天昨晚的故事不存在似得,又或者被他拋到了腦後。
不等林熙打招呼,安尤勇就揮著手跑過去,可還沒等他跑到夏琪身邊,就聽到夏琪抱怨道:“胖子,你們兩個大男人怎麼這麼慢啊,我和芷言都等你們半天了。”
看到夏琪已經審過來的消瘦,安尤勇頓時頭皮發麻,變著法的討饒道:“媳婦,你聽咱解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