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燈光全部亮起並聚焦以後,有兩個身材健碩的工作人員,抬著一隻大約半米高的紅木箱子來到主持台中央,而且看得出來,那隻紅木箱子和箱子中的東西都頗有重量,否則也不會讓那兩個工作人員如此吃力,再看他們謹慎小心的樣子,其中的東西也肯定是價值價值不菲。
將紅木箱子放在燈光聚焦的位置,工作人員非常麻利的把箱子打開,並把箱子中的東西搬了出來,而當那件東西出現在眾人眼前後,本來有些嘈雜的宴會場所,頓時變得安靜下來,並不約而同的將目光主看向持台方向,落到那件被搬出來的物件上麵。
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尊高約半米左右的青銅圓鼎,那尊青銅鼎沿外折,雙立耳微向外撇,圓腹三足,獸蹄足分別指向三個方向,口徑約30厘米,腹徑約12厘米,重量至少也在二十公斤以上,耳內麵飾竊曲紋,外飾兩周空心連珠紋,腹部飾一周竊曲紋,同時還有不少瑞獸浮雕,通體蠟光環繞。
最關鍵的是,雖然這尊青銅鼎不算高,但把它放在那裏,卻能給人磅礴的厚重氣息,甚至在視覺效果上,還給人造成不小的衝擊。
我們都知道,古玩珠寶向來是不分家的,所以在場的這些珠寶商,他們就算不是幾十年的老玩家,但多少也是古玩愛好者,就算不是真正古玩行內的人,但絕對稱得上是野路子。
盡管不知道他們對古玩到底有幾把刷子,但幾乎是不約而同的,看出了這尊青銅鼎的不凡之處,早在他們看到這尊青銅鼎的瞬間,無不紛紛便顯出驚歎的樣子。
看到珠寶商的驚歎樣子,馬華明頓時感覺春風得意,極大的滿足了他的虛榮心,這是他蓄謀已久的計劃,為的就是在眾人麵前抬高自己,然後出盡自己的風頭,好給馬家和馬汀琳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且現在看到,他的目的明顯達到了。
不過得意歸得意,起碼的麵子功夫還是要做的,他故作矜持的介紹道:“這尊青銅圓鼎,是我上個月在陝西黑市上,花了一千多萬收來的老物件,根據鑒定乃是周代的老物件,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上台來仔細品鑒,當然也請各位不吝刺激啊”
青銅鼎屬於青銅器的一種,是人類曆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可以說如果沒有青銅器,我國就不可能有,三代(夏、商、周)以來文質彬彬的貴族等級體製,和先秦時代特色獨具的權力表達係統。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文明體製的核心,即所謂的“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全都與青銅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商周社會又是以嚴格反映等級製度的規章儀式,即“禮”來維護政治和經濟權力,通過祭祀溝通人、神,使人間秩序神聖化,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禮器的青銅器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是貴族和天子主持祭祀必備的器物。
而在我國的青銅文化中,鼎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自古以來便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利的象征,同時也是國家權利合法性的來源。
傳說大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鑄鼎於荊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諸侯、統治中原的夏王朝的立國標誌,而“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則是表明每一次王朝的興替,九鼎也隨之易手。
到了周代,“禮”製度更加完善,形成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使用規定,以此來象征王權和地位等級,統治者也往往舉國之力鑄造大鼎,正如著名學者張光直先生所言:“青銅鼎便是政治和權力”。
關於青銅鼎的典故,無疑是“問鼎天下”最具信服力:據《左傳宣公三年》記載,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借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卻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