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玉天王所說的這些實情,真可謂是推心置腹,眾所周知,昆侖山采玉人無論是進山采玉還是尋找玉石礦脈,都是非常艱難和危險的事情,所以對采玉人的身體素質和野外生存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並是不隨隨便便誰能都進去的。
君不見,那些珠穆朗瑪峰的登頂者,身上全都是滿滿的行囊!可即便是如此,那些做過完全準備的攀登者,因為突發狀況被永遠留在珠穆朗瑪峰上,依然不在少數。
而就地理複雜性而言,昆侖山遠比珠穆朗瑪峰危險,畢竟珠穆朗瑪峰因為攀登者的原因,受到的關注要更多一些,而昆侖山中的危險,卻隻有采玉人自己知道。
麵對玉天王的善意提醒,林熙不僅沒有生出退卻之心,反而愈加激起了興趣,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要知道他的性格本就執拗,認定的事情就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對那些越是危險和有挑戰性的事情就越是充滿了興趣。
“去,一定要去,好不容易過來一次,如果不去見識那多可惜!”
聽到林熙的話,周哲本來想要提醒他,卻看到林熙的堅定模樣,頓時就打消了提醒的念頭,因為以他對林熙的了解,現在根本沒有勸林熙打消念頭的可能。
好在他也知道林熙做事很有分寸,既然決定進山長見識,那就一定做好了相應的規劃,至少不會耽誤去雲間的事情才對。
不過話又說回來,林熙之所以決定進山采玉,不過是為了長長見識而已,他的大學專業是曆史係,早就聽聞過許多關於昆侖山的傳說故事,對其神秘的麵紗早就充滿了好奇心,這次好不容易有機會進去見識,他自然不願意就此錯過。
也不知道是不是林熙忘記了,古人所記載的昆侖山,其實並不是現在的昆侖山脈,而是甘肅境內的祁連山。
昆侖山脈(昆侖山),又稱昆侖虛、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在我國的文化曆史上具有非常顯赫的地位,甚至古人還稱昆侖山是“龍脈之祖”。
在古代神話中,昆侖山中有一位神仙,名字叫做“西王母”,她人頭豹身,由兩隻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又有眾多學者,以昆侖山為題材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華章,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還有**的“橫空出世,莽昆侖”,同時還留下了許多傳說故事,比如女媧煉石補天、精衛填海、西王母蟠桃盛會、白娘子盜仙草和嫦娥奔月等,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死亡穀”的傳說。
當然,昆侖山中盛產美玉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從漢代以後就一直是中原地區的主要玉石來源,所以《千字文》中才會提到“玉出昆岡”。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有蒙蒙亮,林熙就跟周哲來到了玉天王的舊宅,可他才剛剛踏進舊宅,就被院子裏的景象嚇了一大跳。
因為在他來的時候,舊宅院子早就已經站滿了密密麻麻人,一眼望去甚至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少說也得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