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靜室中的爭奪(1 / 2)

說到這裏陳鶴頓了頓,然後抬頭看了林熙一眼,見他還是一派氣定神閑,不由再次高看幾分:“不過,這尊準提觀音還是有些美中不足,不光他的這些手臂中的法器,因為年代久遠都有些失落了,而且這尊準提觀音的底部本來還應該有一個蓮花的底座,也已經失落,使其價格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要我估價的話,應該是在十萬塊人民幣左右。”

在很早之前,我國就有很多人把佛像放在家中供奉,以獲得心靈上的安慰,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後,佛像的收藏也日益廣泛,更有不少人士喜歡珍藏古代的小型佛像,並將其作為藝術品欣賞。

而在古玩界,佛像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收藏門類,通常與收藏者的個人信仰以及傾向有關,而佛像的收藏一般也可分為古代銅鎏金佛像、加彩木刻佛像、刺繡佛像、陶瓷佛像、玉佛像和佛像書,另外還有一些工藝精妙的菩薩像、羅漢象和達摩象也被列入了收藏行列。

不過有趣的是,國際上收藏佛像的熱潮好像要比國內更早許多,比如在德國,中國的佛像就和中國瓷器一樣,在拍賣市場上非常的受歡迎,特別是一些對中國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外國收藏家,更是對中國佛像青睞不已。

如在2004年秋,德國著名的納高拍賣公司就上拍了124件佛像拍品,最終成交67件,成交率為達54%。其中件估價為6萬~8萬歐元的明永樂銅鎏金四臂觀音菩薩坐像,最終以高出估價近4倍的價格22萬歐元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的雕塑藝術品中,宗教造像作為一種宗教類器物,尤其是佛像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兩千多年前,佛教就開始傳人我國,並迅速對我國的曆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從4世紀的十六國開始,我國廣大佛教徒們就開始熱衷於製作佛像,從此,與佛教信仰有關的雕像、塑像、畫像、刻像及印刷佛像等,就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一種重要藝術門類。

而曆代流傳下來的各類佛像,其材質非常豐富,其中又以金銅佛、石佛最受後人珍視。但由於傳世的原因,唐以前的石佛像藝術價值雖為最高,但在收藏市場上極為罕見,而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大多為金製佛像,且以明清時期為主。

除此之外,佛像自漢代傳入以來,就一直具有非常明確的時代特征,而這也是進行鑒定的最主要依據。

陳鶴剛剛估完價還沒等林熙說話,安尤勇就已經忍不住跳了出來,大呼小叫的驚訝無比:“十萬陳叔你沒看錯吧,這麼一個黑不溜秋的銅疙瘩真能值十萬塊錢?你可別騙咱兄弟啊。”

“你以為我是你個小王八蛋,天天油嘴滑舌的不學好,明天就去找你老子。”聽到安尤勇的話陳鶴頓時臉色一黑,再也保持不了德高望重的風度,頓時破口大罵起來,不過很快又恢複過來“不過,這佛像的市價的確在十萬塊錢左右,或許還要再高一點,不過不會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