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曆史學家們,在從人類的角度看這場發生在大荒行星和亞述行星之間廣袤空域的戰鬥的時候都不免會發出一聲歎息,同時也會質疑當時伍迪·墨菲將軍開戰的決定。因為無論是在亞述行星這邊的戰術優勢還是兩個星係範圍內的戰略姿態,都是對北約壓倒性的不利的。
在太陽係,已經準備承受開戰帶來的損失而開始全麵動員的上合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而在亞述行星這邊,柯林茨的輕易投降,則徹底將北約遠征艦隊推向了深淵。
麵對對麵三名新人類(當時的伍迪·墨菲不知道紅龍女王已經早就被潘多拉給改造了)的兩艘主力艦,一艘殲星艦,然後一艘超級主力艦和7艘快速巡洋艦的陣容,北約大艦隊無疑是沒什麼機會的。這種情況下就算伍迪·墨菲消極避戰或者直接投降都無可厚非。
但是他卻選擇了一條“愚蠢”的道路,率領自己三艘主力艦和不足三個編隊的巡洋艦和對方來了一場堂堂正正的硬碰硬!
這場大戰幾乎就是上合和亞述人聯合艦隊進攻太空圈大艦隊時的翻版,隻不過主力艦又多了一艘,北約大艦隊也沒有快速投降而已。
這場戰鬥中,東方浩帶領的四名新人類的單艦編隊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同樣的,這次上合和亞述人聯合艦隊依然沒有帶領任何一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從此以後,全重型戰艦成為主流,而那種驅護艦一起上的矩形戰陣逐漸從太空艦隊中消失了。
這場近乎於冷酷的戰鬥是在地球時間的下午三點十五分開始的。一開始依然是北落師門幾乎讓人絕望的超遠程炮擊!
伍迪·墨菲將軍並沒有像眾人預想的那樣將所有的戰艦進行分散布置來應對對方殲星艦的掃射。而是依然采用經典矩形陣。後世的不少人因為這個而批評他,說他的這個指揮大失水準。讓北約艦隊一開始就遭受不小的損失!
這當然僅僅是後來局外人的想當然而已。在當時的那些人眼中,伍迪·墨菲的這次戰鬥指揮,其實圓滿的達成了他的目的。
戰鬥的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是戰鬥本身。勝利也好,失敗也好,這場戰爭的結果,在紅龍女王亮出自己新人類身份,並且加入上合和亞述人的聯合艦隊之後,已經注定了。
伍迪·墨菲將軍並不僅僅是個軍人,他這次幾乎是赴死的戰鬥,就是為了向上合表明一件事情——北約有魚死網破決心和行動力!
而目的也很簡單,他在用行動向上合提出了一個要求——禁止成為新人類的亞述人向北約展開報複!如果這個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話,那麼北約寧願動用所有的力量,也要阻止上合的這個“界麵”計劃!
從結果上看,他成功了。其實他也不能算成功,因為早在雙方開打之前,上合就已經下了決心。
人類的進化從來都是血淋淋的,但是上合不打算讓這次進化也染上怎麼擦也擦不掉的血色!而北約的這支大艦隊則是放在祭壇上的祭品。
因為隻有讓這支大艦隊覆沒,才算是給做出了重大犧牲的亞述人一個交代,也是一個保證!
下午四時五十七分,這次被稱為終止符的太空大戰畫上了句號。北落師門號殲星艦帶領著三艘主力艦圓滿的完成了當重錘和鐵砧的戰役目標,將北約大艦隊所有的大型戰艦死死壓製住,而周若璞的7艘巡洋艦扮演紮向心髒的匕首。
最終,上合和亞述人聯軍以被擊沉一艘巡洋艦,三艘主力艦不同程度負傷,北落師門兩門副炮和三門電磁重接炮損壞的代價,全殲了北約大艦隊所有的重型戰艦!大艦隊旗艦赫菲斯托斯號在戰沉之前,將所有的艦員通過救生艇送了出來,而伍迪·墨菲將軍則與艦同沉。
而就在這邊戰鬥公報剛剛傳到地球之後的幾分鍾,上合的第二艘回旋者級重型工業衛星就展開了它那恐怖的中央反射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