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斷紋
第六十二章、斷紋
焦尾琴,九州四大古琴之一。
傳說東漢末年,漢靈帝之時,黃巾之亂以前,左中郎將蔡邕為十常侍所忌,造謠中傷,避難江南吳地。
有一日,蔡邕在房中撫琴長歎,房東在隔壁灶間燒火做飯,將木柴塞進灶膛當中,木柴被燒的“劈裏啪啦”亂響,突然,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爆裂之聲,心中一驚,豎耳仔細聽上幾秒,大叫“不好”,跳起來就往灶間跑。
來到爐火邊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直接伸手將那塊塞進灶膛的桐木拽了出來。原來,這塊桐木竟然是一塊上好的製琴材料,好在搶救及時,桐木大半都還完整,唯有一小部分被火燒焦。
此後,蔡邕便以此桐木精雕細刻,費盡心血製成了一張琴,此琴彈奏之時,音色美妙絕倫,堪稱蓋世無雙。
因為此琴的尾部被火燒焦,所以這把琴就被稱之為——焦尾琴。
後世有對聯曰:靈帝無珠走良將,焦桐有幸裁名琴!
“不可能,這絕不可能!”劉沐沐震驚一會之後,拚命搖頭:“蔡邕的焦尾琴早就失傳了,最後一次現世,還是在昆山人王逢年的手裏,此後再無記載。這把琴或許仿的很像,但絕對不可能是當年那一把。”
廖煌淡淡一笑,也不解釋,隻是用手指在琴弦上一撥。
“叮!”
一聲脆響,久久不散,恍若龍吟。
劉沐沐的臉色立刻就變了,她跟隨名師,從小到大見識過無數名琴,卻從未見到哪一把古琴隻是輕觸便能有這般音色的。
書中記載,好的古琴要具備九德: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
剛才那一聲琴響,其他的聽不出來,但是奇、古之意,卻竟是無法言喻的清楚!
再仔細聞聞,空氣中多了一股淡淡的沉香味,正是從那琴中散發出來的。
劉沐沐深吸了一口氣:“小廖,我能仔細看看這琴嗎?”
廖煌笑道:“嫂子,這本就是送給你的。”
劉沐沐臉色嚴肅,沒有回答走了上來,沒有上手,而是仔細打量著麵前這把古琴,卻越看越是震驚:“此處裂麵如冰麵開裂,這是冰裂斷?沒錯了,我在老師的九霄環佩琴上見到過……而這,天哪,這竟然是梅花斷?!沒錯了,這斷紋形圓攢簇如梅花,這的確是梅花斷!天哪,古書上說過梅花斷,‘非千餘載不能有也!’,這把琴就算是仿製的,也絕對是古人所仿製的。論年代,說不定與老師的九霄環佩琴差不多!”
“不對,這梅花斷的區域,比老師那把九霄環佩琴要多啊!這怎麼可能?難道此琴真的是唐代之前所製?這,這又是什麼紋?我怎麼沒有見過?隻有這一點,但是……但是這形狀,比平常的冰裂斷要大的多啊,這,這難道是……”
“這難道是傳說中的龜紋斷?!天哪!書上說到古琴鑒賞時,第一句話就是,千金難買龜紋斷!如果這是真的,那豈不是說,這把琴的曆史遠比我想的要早?難道這是真的?這把琴真的是……傳說中的焦尾琴?!”
廖煌和王磊在一旁聽著劉沐沐大呼小叫,都好奇看向劉沐沐目光盯著的地方,那裏似乎的確有一些很每秒的花紋,好像是木頭上自然形成的斷痕。不過什麼冰裂斷、梅花斷還有什麼龜紋斷之類的,兩人都一竅不通了。廖煌看著劉沐沐盯著的那塊地方,上麵的紋路的確有些像是冰麵開裂一般,有著橫豎交織的紋路,看上去倒真的有些像是龜背上的紋路一樣,難怪叫做龜紋斷。
廖煌撇撇嘴,他見過上清道人收藏的古琴,記得這種紋路,這把焦尾琴還算不得什麼,那把“號鍾”上麵,這種好像龜背一樣的斷紋才叫多呢,而且還有一把更老的琴,跟號鍾一樣是一把五弦琴,上麵的這種龜背紋路更多,據說此琴是當年周文王所用的。
劉沐沐已經傻了,突然她一聲驚叫,對廖煌怒目而視:“廖小弟!這樣的古琴,你怎麼能用手去摸呢?!天哪,這是文物啊!就算不是真正的焦尾琴,也絕對是一件說不定有兩千年曆史的古物啊!你你你,你趕緊把琴放下,你手上的汗水占到琴上該怎麼辦?!”
廖煌嚇了一跳,看著劉沐沐好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咬牙切齒,之前那副大家閨秀的模樣早不知道被她拋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