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集:太湖風波,琴韻小築(1 / 2)

李岩正自思量著出神,隻聽阿碧道:“此間往燕子塢琴韻小築,都是水路,倘若這幾位通通要去,我劃船相送,可好?”她每問一句“可好”,都是殷勤探詢,軟語商量,教人難以拒卻。

鳩摩智道:“如此有勞了。”當下,便即攜著段譽的手,輕輕躍上小舟,那小舟隻略沉少許,卻絕無半分搖晃。阿碧向鳩摩智和段譽微微一笑,似乎是說:“真好本事!”複又轉頭來看李岩,隻見他也不騰身邁步,身體很自然地從岸邊飄到船上,輕盈有如一片落葉。

見狀,鳩摩智心下忍不住微微驚訝,暗歎當今武林真是人才輩出,段譽不過二十歲,內力之深尤勝自己;這李岩雖然來曆不明,但也是年紀輕輕,不單單內力修為深不可測,輕功也高自己不止一籌。

阿碧麵上微笑不變,心下卻早已經忍不住的為之大驚,這三人之,段譽且不去說,單單這番僧和這個年輕公子,武功之高,可謂是深不可測,她於武道並不精深,不知道二人和自己家公子爺誰高誰低,卻也很是擔憂,又見鳩摩智與李岩四目相對,一人抓著段譽一隻手臂,明顯得極不對付,當下頓時心生一計,笑著向李岩尋問道:“這位公子卻要去參合莊做什麼?”

“我?”李岩見阿碧問到了自己頭上,苦笑著瞧了段譽一眼,道:“朋友為人所擄,不得不來,不過”他話音一轉又道:“不過本座此來,倒還真有一件事情想要向參合莊的人問個明白。”

阿碧問道:“什麼事情?”

李岩微微一笑,隨之笑意收斂,故作高深狀,肅然道:“本座此來是想問一問慕容公子,他的父親慕容博,是否真的死了?”

他此言一出,阿碧頓時變了臉色,鳩摩智也連聲念叨:“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段譽卻是心下暗自思索:李兄此言何意,難不成,這慕容博當真還沒有死嗎?那麼,在身戒寺襲擊玄悲大師的會不會就是他?他本是極為聰慧之人,稍加點撥,便是已經猜測到了緊要的點子上。

阿碧語氣有些不滿,道:“公子還請留些口德,我們家老爺去世已經二十多年了。”

李岩聞言,隻是嗬嗬一笑,對於阿碧的埋怨,也不理會,站在段譽身邊,神情從容,兩人說說笑笑,談論南方風情,鳩摩智也不理會,似是明白李岩不敢動手。趁著說話之際,李岩在段譽手上悄悄的寫了幾個字:“趁機先走。”

段譽暗自點頭,微微一笑,武功之道他並不精通,不知道李岩和鳩摩智到底誰高誰低,但是,這一路上,他已經不止一次見到李岩和鳩摩智二人交手,倒也不曾有半分敗績,因此對於李岩的安全,他並不擔心。

正說話間,阿碧哎呦一聲,道:“人太多了,這船我劃不動了。”

李岩嗬嗬笑道:“本座來助你一臂之力。”他也不用船槳,隻是翻手之間,掌力奔湧,按在船尾的水麵之上,那掌力激發,水麵紋絲不動,但船卻憑生了幾番力道,好似離弦之箭一般,飛馳而出。阿碧三人不免又是一陣驚訝,對於李岩的武功,看高了不止一籌。

依照阿碧的指點,將小舟劃入一處小港,但見水麵上生滿了荷葉,若不是她指點,決不知荷葉間竟有通路。李岩催動小舟前行了一會,阿碧又指示水路:“從這裏劃過去。”這邊水麵上全是菱葉和紅菱,清波之,紅菱綠葉,鮮豔非凡。阿碧順手采摘紅菱,分給眾人。

菱塘尚未過完,阿碧又指引小舟從一叢蘆葦和茭白穿了過去。這麼一來,連鳩摩智也起了戒心,暗暗記憶小舟的來路,以免得出來的時候不致迷路,可是一眼望去,滿湖荷葉、菱葉、蘆葦、茭白,都是一模一樣,兼之荷葉、菱葉在水麵飄浮,隨時一陣風來,便即變幻百端,就算此刻記得清清楚楚,霎時間局麵便全然不同。

如此曲曲折折的劃了一個時辰,未牌時分,遙遙望見遠處綠柳叢,露出一角飛簷,阿碧方才笑道道:“到了!這位公子,累得你幫我劃了半曰船。”

聞言,李岩嗬嗬一笑,道:“不在意,不在意。”

阿碧艸起木槳,將船直向柳陰劃去,到得鄰近,隻見一座鬆樹枝架成的木梯,垂下來通向水麵。阿碧將小船係在樹枝之上,忽聽得柳枝上一隻小鳥“莎莎都莎,莎莎都莎”的叫了起來,聲音清脆。阿碧模仿鳥鳴,也叫了幾下,回頭笑道:“請上岸吧!”

眾人逐一跨上岸去,見疏疏落落四五座房舍,建造在一個不知是小島還是半島之上。房舍小巧玲瓏,頗為精雅。小舍匾額上寫著“琴韻”兩字,筆致頗為瀟灑。鳩摩智道:“此間便是燕子塢參合莊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