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村子(1 / 3)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村子,地處北方關中渭北平原,毗鄰黃土高原,普通到你在百度地圖上都找不到這個村子的名字,八百裏秦川黃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不過村子算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巴掌大地方吧,也就是屁大點的事情,沒過幾分鍾就能從村頭寡婦口中傳到村尾瘸子耳朵裏……

和所有農村一樣,以前這裏充斥著貧窮與落後,隻是這些年在國家的英明領導下,改革開放之後,農村才開始了新麵貌,許多農民也蓋起了房子,更有甚者買起了車,孩子們也都有了教育,更都有了出息,一切進行著良性循環,農民們的生活也都好了起來。

村南邊有著土城牆,據村子以前是一個屯兵的寨子,解放時期還在這裏打過一場很激烈的仗,土城牆地下還有很多無名的屍骨,不過隻是城牆現在隻剩下一點點的殘垣斷壁,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左派思想特別的嚴重,所以城牆就被激進的左派給推到了,挺遺憾的。

村子裏有著自己的傳,也算是曾經出過牛掰的人物,話這裏曾經出過一個英雄人物,也是村子裏麵最大的驕傲,就是在那戰火連的抗日戰爭時期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的著名愛國將領西北軍老大楊虎城將軍,他是村裏麵的傳奇人物,也是村子裏麵所有人最大的驕傲。

如果有人問村子裏麵的人你是哪的人?

那麼這些純樸而又彪悍的大老爺們們就會昂起他們那已經被歲月壓垮的頭,挺起那已經有點微陀的背,然後露出那被含笰超高的水早已經汙染的一口大黃牙,用那地地道道的陝西關中口音“爺們我和楊虎城是一個村子的”

好像完這句話後他就比別人高出幾等似地,如戰勝了的公雞那樣挺胸昂頭的,好不神氣,這也算是那有點作祟的虛榮心在作怪了,骨子裏顯得高傲一點,與眾不同罷了。

村子裏麵的老人起楊虎城來那是一套一套的,比曆史書裏麵的都的詳細,每當夕陽西下,一的日子也快到頭的時候,村裏麵的老人們就端著他們那板凳坐在村頭那幾個成年人都圍不住的老槐樹下,拿著自己家裏麵種的旱煙,用那略微有點發抖的手給自己卷上一根,拿起五分錢一盒的火柴顫抖的點起,猛吸一口,舒服的吐出一個煙圈,好像此時的他們比做神仙都要舒服。

然後這些老人們就開始了每下午的千篇一律,村裏麵的孩們看到這些老人們聚到了一起,也都趕緊放下他們的手中的打鬧,迅速的聚集在老人們的周圍,席地而坐,也不怕那塵土沾到剛換洗的衣服上麵,回去後又少不了父母的責罵。

可是此時的孩子們哪裏還會管這些,隻知道這些能過一是一,與爭命的老頭們講的故事很是好聽,比學校裏麵那些老師講的什麼爛白雪公主和七個矮人那些故事好聽的多了,反正他娘的也不清楚什麼是公主,什麼是王子,能當飯吃嗎,就覺得老頭子們口中那楊虎娃比較牛,聽完後去學校後又會成為自己與同學們吹噓驕傲的資本。

老人們正襟危坐的,好像此時這件事很嚴肅,夕陽正好照射到老人們那已經被歲月腐蝕的不成樣子的臉龐上,一道道的溝壑,如黃土高原上那千縱百橫的溝壑,到處是曆史與故事的結合,與夕陽相稱相合。

“楊虎城那名叫虎娃,時候家裏窮,他就給人家打工,就在咱鎮上那羊肉泡饃店裏麵,後來看不慣鎮上那個惡霸欺行霸市,於是就從店裏麵拿了一把菜刀,當街把那惡霸給殺了。那以後,他就拉幫入火的成了土匪頭子,後來和清政府打了起來,最後跟了國民黨……”老人們你一句我一句用那地地道道的關中方言,講述著那個傳奇人物的故事,期間那虎娃時候的緋聞佚事更是層出不窮,好不熱鬧。

有時候兩個人所知道的不一樣的話,還會為此爭的紅了老臉,氣喘籲籲的,就如那不懂事的孩,怪不得別人,老孩老孩的,最後也是笑了笑的抽口煙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