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會議上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
2001年11月10日,在曆經15年艱苦談判後,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以全體協商一致的方式,審議並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決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於12月11日生效。中國成為世貿組織的第143位成員。中國對外開放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01年發生的這兩件大事兒,讓國民驕傲,讓國民自豪,這個年份注定將被國民所銘記。當然,在這個極具曆史意義的年份裏,發生了一件同樣讓霍一多一家感到驕傲的事情——霍一多考上大學了。
霍一多的家在東北遼寧一所三線小城,霍一多在家裏排行老二,上頭還有一個姐姐,叫霍一燕,比一多大兩歲。那時候,出國留學已經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而對西方世界盲目崇拜的落後思想還是會在大多數國人腦海中隱隱作祟,海歸文憑的地位在當時要遠比國內大學文憑含金量高,所以稍微有些經濟基礎的家庭都會想方設法送孩子出國留學。同時,家裏能出一個留學生,就如同將來有了海外關係一般,在二三線城市的社會圈中,頗顯家族地位。於是,霍家便想盡辦法,在霍一燕高中畢業後,送她去了英國讀書。這一晃,便度過了兩個春秋。
霍一多是家族裏他們這一輩唯一的男孩,在這個傳統的家族中,擔負著光宗耀祖、傳宗接代的使命。因此,霍一多考上大學,在這個家族裏產生的影響遠比一多姐姐出國留學要大得多。霍一多的成績在學校當屆考生中本屬二流水平,但在高考中卻鬼使神差的超水平發揮,考上了北京一所不錯的一類本科院校的法學專業,為此,霍一多的父親無比自豪,大擺筵席、宴請親朋。酒過三巡,賓朋散去,霍一多父親酒興正酣,怎奈無人作陪,便拉起兒子一同飲酒慶祝。霍一多生平第一次和父親一起喝酒,受寵若驚,父子二人對飲至深夜,霍一多自己竟豪飲5瓶,雖吐得滿地,但意識尚清醒。這一夜,霍一多記住了兩件事,一是父親要求自己在大學裏要好好學習,一定要給老霍家爭口氣。二是自己初涉酒場,酒量尚可。
第二天,霍一多起了床,爸媽已經上班去了,吃過他們準備好的早餐,霍一多準備約幾個好友一起去踢球。
足球是霍一多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沒有之一。霍一多與足球結緣應該追溯到二十世紀90年代初,霍一多剛上初中,由於學習壓力不重,放學後便有餘力去體育場踢足球。那時候霍一多的球技很差,但是很能跑,有速度。有一次踢球不知誰家的狗沒有牽好跑了出來,狗對圓的物體占有欲比較強,見霍一多正在帶球,於是猛追過來,霍一多怕狗咬,於是帶球狂奔,利用速度連過數人,最後推射得分,並最終憑借此球以1:0贏下那場比賽。在小夥伴當中被傳為佳話,人送綽號“快馬”。也正是因為這一腳,導致霍一多日後忽視技術,養成了一帶球就狂奔,直到踢出底線為止的毛病。
94年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剛剛起步,少年時期的霍一多和姐姐霍一燕經常於周末守在電視機旁看甲A直播,為自己喜歡的球隊加油助威。央視解說員黃健翔那充滿激情和有別於傳統解說員的解說深深地吸引著霍一多,而其俊朗的外表也令姐姐神魂顛倒。那時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雖然是倉促上馬,但經曆了無數創傷的中國球迷,已經把那一年當作了中國足球的春天。可直到多年以後人們才明白那些被看作春天與希望的事情,隻不過是中國足球嚴冬裏的短暫回暖和幾朵貌似燦爛的冰花而已。
2006年,黃健翔告別央視,從此,在很長一個階段內告別了中國足球解說界,霍一燕也在遠赴重洋八年後結婚生子,可以帶著孩子與外籍老公一起在英格蘭去欣賞那充滿激情的英式足球,而中國足球卻還在讓一批批像霍一多當年一樣年齡的熱愛足球的孩子們一次次的在失望中等待,再在等待中失望。
隨著霍一多身體生長發育的成熟,奔跑速度逐步提高,上高中時,霍一多已經成長為學校踢足球出眾者之一,順理成章的入選了校足球隊,並在高二的時候,作為球隊主力隊員參加了那一年的“三好杯”全市高中生足球聯賽,為學校奪得了曆史上第一座足球賽獎杯,無比輝煌。但是上高三後,由於學習壓力較大,沒有太多時間踢球,加上學校對畢業班的相關規定,霍一多便再也沒有踢過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