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閣臣們(上)(1 / 2)

七月末,大明京師的氣已經逐漸的轉涼。晨曦從際邊徐徐的升起來,照耀在京師充滿著古老歲月氣息的巍峨城牆上。

首輔韓爌完成和崇禎的“約定”。五十萬兩白銀由京中大錢莊、票號、當鋪湊出來,用數十輛馬車送到皇城的內庫中。於今日離開京師,致仕返鄉。

韓爌曆經四帝,萬曆二十年進士,東林黨元老。他今日致仕,朝堂上大部分的文臣都來送行。

南城的右安門前,放眼看去,盡是緋袍大員。

東林黨此時的牌麵啊!

在原來的曆史中,崇禎皇帝利用袁崇煥興大案,將東林黨清掃一空,至此之後,周延儒,溫體仁分別為首輔,東林黨在朝堂的勢力被全麵的壓製。

韓爌侄兒韓垠帶著韓府的數名老仆等在官道上。等候著自己的叔父。

在子清理“鳴鳳”陶崇道,顯露出陰沉的心思時,他就有些擔心、害怕。果然,不到三個月,他叔父就罷首輔。而且被罰50萬兩白銀。

老家那邊據還有人不想給錢,縱然叔父和他父親聯手都壓不下去。但在錦衣衛校尉上門緝捕“殺人者”高懸頭顱後,滿族噤若寒蟬,乖乖交錢。

惜別匆匆無柳條,瘦馬單車出玉橋。

韓爌其實心裏多少有點羞愧。雖然子明旨是:詔賜白金彩幣,馳驛遣行人護歸,悉如彝典。

但是,他的銀子運到內庫裏去,滿城文武誰能不知呢?焉知日後這些人的日記裏會怎麼寫?他韓爌一生功業、清名付之東流!

城門前,韓爌接過錢龍錫遞來的水酒,目光一一掃過前排的閣臣,六部尚書、都禦史,舉杯道:“在下謝諸位相送!”

錢龍錫舉杯道:“虞臣兄先後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黨,下稱賢。我等豈能不來?”

韓爌搖搖頭,歎道:“隻恐子疑我等結黨啊。”交易已成,他脫離樊籠,即將歸鄉。心裏多少還是存了幾分怨氣的。

今年正月,禦史任讚化彈劾溫體仁。帝曰:“進言者不憂國而植黨,自名東林,於朝事何補?”

他並未當麵反駁。回去後上奏:人臣不可以黨事君,人君亦不可以黨疑臣。但當論其才品臧否,職業修廢,而黜陟之。若戈矛妄起於朝堂,畛域橫分於宮府,非國之福也。

這些話,子聽進去了嗎?恐怕是一個字都沒有!閹黨之後,立即打壓東林黨。他這裏是序章!

人群中一時間有些默然。

孫承宗年齡比韓爌大三歲,但是科名晚十二年。資曆差太多。此時在場裏最受子信任的閣臣,他同時也是名列“東林點將錄”的人。道:“

諸位不必憂慮子怪罪我怕等為象雲公(韓爌)送行。在下第一次麵見子時就諫言子信任東林黨人。子回複:並不忌諱朝堂中存在著黨派。朝中無派,千奇百怪!主要是看能否做事。”

子待他甚為禮物,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要為子辯解幾句。以他看來,今上是個明白人。

剛剛拜為兵部尚書、樞密副使、東閣大學士的李邦華可不是什麼好脾氣。他是鐵杆東林黨,前東林黨魁鄒元標的同鄉兼弟子!當過言官,抗聲道:“

今上用人自有法度,非以黨人論。孫閣老、在下、袁崇煥、孫傳庭、孫元化、許譽卿都是東林黨。下人有目共睹。

在下倒是想當麵問韓閣老幾句:考成法督促官吏盡職,為何不允?子令內閣組織抗旱,可有方案實施?陝西連年大旱,盜賊饑民群起,為何不能免除徭役、賦稅、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