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執行《提高婦女地位內羅畢前譫性戰珞》國家報告,使農村新法接生率達到95,消滅新生兒破傷風;第五,使缺水地區農村飲用水受益婦女人口達到《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提出,將全國孕產婦保健覆蓋率和孕產婦接受健康教育率提高到85%。提高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使孕婦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50將育齡期婦女及孕婦的破傷風類毒素的免疫接種率在高發地區提髙到消除新生兒披傷風;使鄉級婦幼衛生人員產科急救知識及產科技能培訓覆蓋率提高到85%。貧困地區村紱接生員複訓率提髙到80;將節育手術並發症發生率控製在10以不。
從世界角度看,由於科技醫療水平的提高和各國婦女的努力,婦女的預期壽命超過男性的趨勢還會繼續保持下去,婦女健康的整體水平可望有進一步的提高。
最後,家庭與人口,在21世紀,世界家庭的發展趨勢將是進一歩的多元化,它具體表現為家庭結構逬一步核心家庭化;家庭規模進一步小型化;獨身者增加;同居者增加;離婚率增高;無孩家庭和單親家庭增加;男子分擔家務的比例增加等等。
據淮測,在下個世紀,婦女家務勞動負擔將會有所降低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家務勞動社會化的比重會有所提高,如托幼事業的發展,家庭勞務眼務業的發展,快餐外賣業的發展,洗衣業的發展等等;二是小型家電將進一步普及,減輕家務勞動強度,縮短勞動時間;三是男子分擔家務的比例會有所上升,從而降低婦女家務勞動負擔。
對於中國改革之後的婦女地位問題,西方女權主義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例如伊萬斯指出:中國自1978年以來,把家庭重新變成經濟、社會和道德的重心,重新強調一夫一妻製關係,為女性的家內角色增加榮譽感。因此,正當婦女應當獲得更多自由之時,正當她們應當參加更多家庭之外的活動之時,她們被告知:家庭才是她們基本的社會責任所在。
我想,這種印象主要來自農村的家庭承包生產責任製。這個問題應分城鄉兩個方麵來看:在城市,並不存在婦女回到家庭去的問題,雖然有人提出這一建議,但是受到女界的強烈反對,目前並沒有實施的可能性——盡管女性就業遇到種種困難,在1979年至1988年的十年間,城鎮婦女就業增長率一直高於男性,年平均增長率為19%。比全國職工隊伍的年平均增長率高出1.27個百分點,在城市,1982至1990年間,在金融、文教、廣搐電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商飲供儲、機關團體等行業中,女職工人數增長速度分別超過男性21至78個百分點。
在農村,家庭取代生產隊重新成為生產單位是事實,但這一點對婦女究競有什麼樣的影響並不是一目了然的。首先,即使在集休主產時,農民的生活基本單位始終是家庭、這一點在改革前後沒什麼變化;其次,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並不完全意味著婦女回到家庭去做家務,婦女還在參加多種多樣的生產勞動,如養殖業的絕大多敉勞動者是婦女,有許多養殖專業戶是婦女為主的,許多婦女為家庭掙來的收入甚至超過從事農業勞動的男子;再次,不少地方男人外出盯工,婦女成為農業勞動的主要勞動力;最後,還有不少婦女流向沿海地區和城市,投人新興的喜招女工的鄉鎮企業和三資企業。例如,據統計,在周邊各省農村流向珠江三角洲的打工者中,女工占到約六成。這些情況都是被海外研究者所忽略的。可以預言,在21世紀,中國婦女會更活躍地參加家庭外的生產活動,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會因此而有所提高。
人口頇測表明,未來幾十年中,中國女性人口的年齡結構變化趨勢是這樣的:在2022年以前,女性人口數量將繼續增加,育齡婦女人數、勞動年齡婦女人數和退休年齡婦女人數也會相應增長。進人世紀20年代以後,上述各項栺標才呈下降趨勢。在21世紀,中國的生育率有進一步降低的趨勢,如果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沒有大的改變,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將會在21世紀下降到更替水平之下。這種變化不僅會使中國的人口在世紀的某個時候停止增長,還會略有下降。婦女生育行為的改變對婦女的生育觀念、人生價值及婦女地位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從世界範圍看,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21世紀將會有所提高。婦女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眾領域並重全世界婦女地位的提高將會使兩性關係變得更為和諧,更少衝突,也將會使世羿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