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 1 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1 / 1)

第八章 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 1 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

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各國關於同性戀的法律開始明顯放寬。在瑞典,一九九四年以前,法律是製裁同性戀的,但自一九九四年起,同性戀行為隻要不涉及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不卷入特殊的關係(如師生關係),就不會觸犯法律。由於同性戀經曆對非同性戀少年的影響,可能會保持終生,所以法律禁止與十八歲以下的少年搞同性戀。

同性戀法律地位變遷過程中的最重大事件當推《沃芬頓報告》。一九五四年,約翰。沃芬頓公爵及一個著名的委員會開始檢查有關同性戀的英國法律。沃芬頓委員會報告的結論是:“除非社會通過法律機構專門去將犯罪與惡這兩個概念等同起來,否則就應保留一個由個人來判定行為是否道德的領域,這個領域用簡明的話來說,不關法律的事。這麼說不是要寬恕或者鼓勵私下的不道德。相反,強調道德或不道德的判定純屬私下的及個人的性質,是為了強調個人與私下的責任。可以期盼一個成熟的人會在沒有法律懲罰的威脅下,自覺地承擔起責任。”(拉裏亞,第一七八——一八一頁)沃芬頓報告以其將法律領域與道德領域劃分開來的思想,對後世的法律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劃時代的影響。

英國一九五六年頒布的《性犯罪法》規定,凡不在公共場所(包括公廁)雙方同意而沒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雞奸,不算犯罪;除此以外的雞奸行為仍以雞奸罪論處。一九六七年,英國法律終於使彼此同意的成年人之間的同性戀關係合法化。這一法律規定,年滿二十一歲,雙方同意的同性戀行為不算犯罪。但仍舊限定,參與者在二人以上或在公共場合的同性戀行為視為犯罪。此外,規定軍事及警察機構人員中的同性戀行為仍屬非法行為。

我們或許認為,法律不應懲罰自願的、沒有受害者的行為,但是在美國經曆了長時間的清教統治後,“性即是罪”的觀念仍有強大的影響力。對於某些行為,法律把社會看成是受害者。一直到一九六二年,美國各州的法律仍規定,在任何情況下的雞奸行為都屬犯罪行為,甚至在夫妻之間進行的口淫行為和肛交行為均屬雞奸罪。從一九六三年起,美國伊利諾伊州頒布了新的法典,不再嚴格禁止成年人之間雙方自願的私下雞奸行為。一九七二年,康涅狄格州及隨後有十九個州先後廢除了雞奸法令。但大部分的州仍然保留了雞奸法令。

一直到一九七五年十一月,美國最高法院仍判定,弗吉尼亞州禁止雙方自願的私下的同性戀活動的法令十合乎憲法精神的,最高法院的裁決還引用了聖經的訓誡。一九七七年六月七日,在佛羅裏達州。還否決了一項關於保護同性戀者,不許在招工和分配住房時歧視同性戀者的議案。由此可見,同性戀要取得合法的地位是困難重重的。美國日前有二十一個州允許同性戀合法存在,其餘各州同性戀仍屬犯法,但隻判處罰款和處罰涉及重罪的行為。在實施法律的過程中,很少有人因同性戀行為被捕,因為這種行為多是在私人場所進行的。法律對同性賣淫和在公共場所中的同性戀活動加以管束,製裁往往是以猥瑣、流浪、在公共場所周圍逗留、拉皮條或向同性出賣男色等名義進行的。

在德國,十八歲以上男子與未滿十八歲男子進行猥瑣,或將自己供對方作猥瑣行為者,處五年以下自由刑,並科罰金。若行為人犯罪時尚未滿二十一歲,或犯罪行為違法情節輕微的,法院可以免除他的刑罰。

瑞士的有關規定為,引誘十六歲以下未成年同性男女,實施或使忍受猥瑣行為者;或利用他人之窮困狀態或公務或職務或類似的從屬關係,令同性之人忍受或實施猥瑣行為者;或以同性人猥瑣為常業者,處以輕刑。致人死亡,而且這種死亡是行為者可預見的,處五年以上重刑;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重刑。

在奧地利,有關同性戀的規定是,對於已滿十八歲的男人與同性少年之間有猥瑣行為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自由刑。從事男性間以營利為目的的同性猥瑣行為者,如不屬於與少年猥瑣的情形,處二年以下自由刑。

綜上所述,西方各發達國家中同性戀法律地位的改變表現在,隻要不違反以下三項原則,同性性行為即可不由法律追究,這三項原則是(一)不涉及未成年者;(二)不在公共場所進行;(三)雙方自願。換言之,法律已不再追究發生在兩個成年之間的、自願的、私下進行的同性性行為。

據說,目前一些國家和地區已承認同性戀同居者可以以家族名義納稅。一些法院確認了同性戀者向其同性“配偶”索要撫養費的權利。不少教堂還公開為同性戀者舉行“婚禮”。在這些國家中,一些同性戀組織要求對不雇用同性戀者的公司進行報複。他們自己開辦自己的酒吧、舞廳和夜總會。有些人甚至進入了教會領導階層和政府機構。在澳大利亞,由於他們一度控製了某地區的立法機構,結果產生了第一個要求用法律明確承認同性戀家庭的議案。(楊遂全,第八十二——八十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