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絕對精神(1 / 2)

第二十一章、絕對精神

“絕對精神”這一概念來源於黑格爾哲學,是黑格爾對認知世界的理解。絕對精神原文(Absolute Spirit),本意應該是純粹意念、或絕對意念、或獨立靈魂之意。黑格爾認為在活體世界,也就是有生命存在的世界,精神(靈魂)獨立於肉體或植物體是獨立存在的產物。精神也叫意念,也叫靈魂獨立於本體而以自我的形式存在。

“絕對精神”由於漢語過於抽象的原因,翻譯成漢語後有失它的本意了,就像哲學翻譯成漢語後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含義一樣,“絕對精神”被翻譯過來之後也出現抽象化了。無論用絕對精神、或純粹意念、或絕對意念、或獨立靈魂翻譯,它的本意仍然是精神以存在的形式存在,存在是事物運動的本原,本原是事物以精神和實體形式各自獨立存在的個體。任何事物又皆以“實體即主體”存在,包括本體和外體。比如人,人就是本體和外體統一的個體,這裏的本體就是人的肉體,外體就是附著在肉體之中的精神(意念、靈魂)。

精神(意念、靈魂)獨立於本體而以外體的形式獨立存在,雖然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不是虛無,也不是不存在,而是以“實體即主體”的“自我”形式分三個階段存在。既自然階段、邏輯階段和精神階段存在。

一、自然階段。

自然階段是精神(意念、靈魂)外化自然本體獨立遊離於宇宙空間階段。這時的精神(意念、靈魂)還是“虛無”狀態,還沒有與萬物的本體合二為一,還是自然階段,並以機械性、物理性和有機性三個層次而獨立存在。機械性階段是靈魂以遊離的原子狀態分裂存在於宇宙空間。物理性階段是遊離的原子狀態的靈魂合成分子狀態存在於宇宙空間。有機性階段是合成分子狀態的靈魂個體正在以有機狀態穿梭於宇宙空間,尋找靈魂適宜生存的空間,尋找靈魂的置身之所。這是西方天聖論和東方天命論產生的源泉。這種狀態類似於《易經》文化的蒙卦狀態。蒙,艮為山,坎為泉,山下坎上是為蒙,意在世界初始,山水已經成形,而精神(意念、靈魂)還在醞釀,還沒有生成生命,世界處於蒙昧狀態。這也是《道德經》認為的地球生命來源於山泉的出處。隻是《易經》文化沒有精神(意念、靈魂)獨立外化於自然本體之說。《易經》文化隻有陰陽之說,這裏的“陰”就類同於黑格爾哲學的“絕對精神”。因為《易經》文化“陰”也是獨立外化於“陽”之外而獨立存在的產物。隻是漢語太抽象,概括性太強,分類不清晰,把本該分類清晰的概念統稱到一起,讓本該清晰明了的認知給混淆化了。

二、邏輯階段。

邏輯階段是精神(意念、靈魂)附著於自然本體,形成意誌與本體統一存在的階段。這時的世界已經產生了生靈,生靈的出現是“絕對精神”出現“存在、本質和概念”三階段的根本原因。生靈是有生命生物體的簡稱。生靈是意誌與本體統一存在的產物,是穿梭於宇宙空間的有機性靈魂找到它們適宜生存的空間後,寄生於適宜生存的空間的產物。這時的靈魂以“存在”的形式存在。如知覺。通過知覺,靈魂以“自我本質”的形式存在。如行為。通過行為,靈魂以概念的形式存在,並將概念轉化為意誌產生邏輯思維能力。比如牛、人等。“牛和人”都是名稱,也是概念,而靈魂是產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惟一標準。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生靈,靈魂根本就不會存在。但是如果沒有靈魂,生靈就不會存在邏輯思維,而邏輯思維是決定行動能力的惟一標準。比如牛。牛有意念、靈魂,牛可以把靈魂分為“存在、本質和概念”三個階段附著於自然本體之上,形成邏輯思維的意識概念,但是邏輯思維有高低之分。通俗說牛有意念去吃草,但沒有意念去種草,而人類就可以通過邏輯思維決定餓了找吃的,不夠吃去種糧食或養活禽的意念。這是事物存在的現實意義與本質動能的真實區別,而決定這一切的就是邏輯思維。人是邏輯思維的產物,人也是應用邏輯思維最優秀的動物,這就是邏輯思維有高低之分的區別,這就是決定人類最終站上了動物食物鏈頂端的原因。這類似於《易經》中的同人卦。同人,下離上乾是為同人。意在天人合一,陰陽合一,光明與黑暗合一,主體與客體合一,精神與肉體合一,形成“存在、本質和概念”演化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