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認知決定認識,認識決定發展(1 / 2)

第十七章、思想方法決定事物認識

持《易經》文化的人看事物往往是兩點一線看問題。在《易經》的太極圖上你可以看到一個滾動的圓圈,兩極對立而統一的形成一個整體,滾動發展。持《易經》文化的人看太極是從一點出發,從一個圓點開始看世界,這是宋人受後天八卦的啟發繪製出來的圖案,其原理是“乾統三男於西北,坤統三女於西南,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這是從四時的推移得出萬物生長到收藏的規律。重點在二十四節氣的峰值點上。這為二點看陰陽世界,陰陽看世界,陰陽合同生太極,太極是陰陽互生斥的產物打下了理論基礎。

邵雍說“乾統三男於西北,坤統三女於西南”,這三男中任何一男配三女皆可生太極,太極是陰陽互生斥的產物,並且太極是有生育能力的男女配產生的產物。也就是說隻有孕婦可以出太極。因此,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中寓陽,陽中寓陰。沒有絕對的陰,也沒有絕對的陽。並且老陽配三女,陰陽亦生;老陰配三男,陰陽絕闕。這是從自然現象得出的陰陽理論,並形成《易經》“對立而統一”的思想基礎。

而持哲學文化的人看看事物往往是站在一點從兩點看問題。在哲學文化裏,由於受三棱立錐式數學猜想原理的影響,西方哲學的構成是以三分為要件,以三點為棱立麵,三角互通的構成一個三維立麵。這個思想來源於古希臘愛奧尼亞學派哲學家泰勒斯和畢達哥拉斯,他們分別以三角為基數發現了泰勒斯定理和畢達哥拉斯定理。

泰勒斯定理和畢達哥拉斯定理早勾股定律幾百年。西方人認為A與B是兩個對立的個體,當兩種力量對等存在時,隻能是對立存在的兩個個體,互為排斥,形成對立的整體,或互為分立,形成兩個滾動的整體,而無法消長它們的力量,並且無法消失,隻能同時存在。如果假設一個對等的第三方存在,就可以轉化AB兩者之間的力量,形成對立互為消長的三個個體,又可以互為作用,形成三個分立的個體統一到一起分享的個體。這是哲學辨證三元原則,基督教三聖一體,經濟學第三點法則的出處。也是西方人凡是從第三人出發的思想源泉,西方三權分製理論的出處。也是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的出處,也是黑格爾從太極圖中得出的世界是“夷”、“希”、“微”三個特點的存在著的存在論,用中國人的說法就是事物發展是虛、無、恍惚不定的抽象的普遍存在。

現在看應該說文化來源於數學。古代中國人之所以持二元論看待一切事物的運動與發展,就因為在公元年前四世紀至五世紀,人類文化出現橫亙期時,古代中國人受《易經》二元文化的影響,產生並發展了二元文化。而西方人在公元年前四世紀至五世紀的文化橫亙期已經掌握了三角泰勒斯定理和三元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就為西方文明打下了哲學辨證三元原則,基督教三體一體,經濟學第三點法則的三元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