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1 / 2)

陳年芸明明就隻是襲自己老子的爵,又沒在朝廷供職,這皇帝老頭就知道無情的壓榨自己。

可悲可悲!

皇帝哪裏不知道這廝心裏在想什麼,可見燕長都苦著一張臉不情不願地接過自己手裏的奏章,他還有些想笑。

俞江幾乎橫穿了整個大齊,從西至東綿延萬裏,稱得上大齊的命脈。

一月前俞江上遊西段的發大水,衝毀了附近堤壩,淹沒了沿水壩附近的幾千戶村莊和淮安郡內,餘安,慶風,泰寧三個縣城,使數萬人流離失所。

燕長都對此事早有耳聞,隻是他並非朝官,所謂在其位,謀其事,所以也就沒插手這件事。

如今皇上親自問他意見,那也算順理成章的把之前想過的法子說出來。

“陛下,臣覺得,俞江突發大水雖急需解決,可當前更要緊的卻是安撫百姓,先解決百姓的食住,同時派人去治理水患也來得及。”㊣ωWW.メ伍2⓪メS.С○м҈

皇帝當然知道,一邊揉著發酸的額角,一邊憂心忡忡地道:“如今淮安郡的義倉已經搬空了,可道路上因饑餓而死的人還有許多。”

燕長都思量這事不難,微微搖了搖頭,道:“淮安郡的義倉搬空了,先兼用正倉的米糧充之。淮安位於大齊內腹,除了民生問題,其餘的也不擔心。若是正倉的米糧還遠遠不夠,就再兼用其餘郡城的義倉米糧。再派官員在京中,玉都,河安三地募捐,一來可緩解淮安百姓艱難的情況,二來也好敲打一下這些地方的官僚富商,告知他們朝廷十分重視此事,更是容不得他人再這場天災裏謀財,三來,團結百姓之心,以防有奸佞趁此危機之際謀生禍亂。派往淮安的賑災官員也不必千挑萬選,我這兒就有兩個人選,翰林院修撰蘇叡,大理寺少卿左桓,工部侍郎陳平讓,一個朝廷新秀,做事必是謹小慎微,不敢行差踏錯一步。左少卿家中更是門風嚴謹,陳侍郎也是出了名的清廉,此三人若去倒也少了擔憂其中飽私囊,欺上瞞下之顧慮。”朱校尉眼睛一亮,腦海中跳躍出美麗婦人矯健的身影,他說:“景王妃,王妃出自將門,十分擅長騎馬,以前啊常常到馬場來了,隻是如今卻不常來了。”

蘇叡一聽見那三個字,手腳頓感冰涼,雙手不覺握拳,朱校尉心大,沒瞧出來他的異常,隻見他不應話,猜是入仕不久,不認識竟王夫婦的緣故,便接著說,“不過我看蘇大人這樣子,應該不認識吧。沒事,我可以”

蘇叡冷道:“朱大人。”

“怎麼了?”

彼時,屋門被人推開,旋寧從裏邊走了出來,朱校尉也不說了。

旋寧吩咐挽月讓人去馬車上拿自己備用的衣物,又徑直朝蘇叡走來。

“蘇大人,待令妹換好了衣裳,你再帶她回去養傷吧。”

蘇叡做了個揖,“多謝公主了。”

他十分恭敬,言談舉止間便多了一些疏離。

旋寧見了,心中很不舒服,明明今日她特地來馬場是為了和蘇叡交好,讓自己在他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可自己出了醜不說,還讓他疼愛的妹妹受傷,現下自然不待見自己了。

她道:“不妨事的”又想起出事前找他的事,“阿愉也是官家小姐,身邊沒丫鬟隨侍別人會恥笑她的,且她如今身上有傷,離不開別人的照顧。”

蘇叡垂眸,做了個揖,“臣省得,有勞公主掛念了。”

這便真的是要和自己君君臣臣,界限分明了。

旋寧不覺有些失望,她還記得兩人第一次見麵是蘇叡剛參加完殿試從宮裏出來,自己坐在轎攆上,遙遙一望蘇叡對自己溫柔一笑的場景,難道竟是自己會錯了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