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台風天就應該早點回家(1 / 3)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走進民俗》節目。”

電視機屏幕上,女主持人笑靨如花。

“今天的節目中,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中華國防大學的古教授,來作為咱們的特邀嘉賓。——古教授您好!”

鏡頭轉到了旁邊的一位老者身上。

老者鼻梁上架著一副金絲邊框眼鏡,花白的頭發梳得很整齊,西裝熨燙得筆筆挺挺的,全身上下都散發著那種一絲不苟的學者氣息。

他麵帶微笑,彎了彎腰說:“主持人您好。”

“古教授您作為我國著名的民俗學專家,想必對‘妖怪’這一種民間文化也是頗有研究。”主持人繼續說道,“那麼,在節目正式開始之前,我這兒有兩個問題,想要先向您請教一下!”

“好的,您請說。”老教授點點頭。

“第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妖怪,妖怪的定義又是什麼呢?”主持人問。

老教授思索了片刻,便做出了回答:“起初,古人把世間一切無法解釋的反常怪異現象稱為妖怪;後來,那些吸收天地靈氣、修煉成精的動植物,是人稱之為妖怪;再到後來,一切經由人們頭腦構想出來的怪誕生物,都被統稱為妖怪……妖怪的定義,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最後,老教授說了一句:“然而我想說,妖怪其實是人類自身的七情六欲。”

“哦?”主持人佯裝有些驚訝,隨即笑問:“此話怎解?還請古教授您細細道來。”

“妖怪最初便因人類的恐懼而產生,首先是對未知的恐懼,古人把一切不能解釋的事情,都歸為妖怪作祟;其次是對死亡的恐懼,‘人死如燈滅’——古人不願接受這個事實,於是便相信人在死後會到另外一個世界去繼續生活,神秘的妖魔鬼怪也隨之誕生。”

老教授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漸漸地,妖怪開始生活在了市井之中,過上了與人無異的生活,擁有了和人相似的喜怒哀樂。

“比如說,有的妖怪窮苦,《夷堅丁誌》中說到,大多數妖怪‘無屋可居,為犬驚逐’,生活過得比底層老百姓還淒慘;有的妖怪多情,《白蛇傳》這類故事中,美女妖怪主動上門投懷送抱,是古代窮書生們最喜聞樂見的情節;有的妖怪更是直接誕生於創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抨擊,就像《聊齋誌異》裏的那些荒誕不經的故事……

“在這些民間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妖怪開始寄托了人類越來越多的情感,也逐漸開始變得貼近人類的生活。”

主持人聽完,點了點頭說:“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妖怪其實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影射,反映的是普羅大眾的一種精神需求。”

“沒錯,主持人您這個總結很精辟。”老教授笑笑說。

“哎呀,不愧是民俗學的專家,您居然以人民大眾的精神寄托為角度,別具一格地給咱們回答了‘什麼是妖怪’這個問題。”主持人說。

在互相客套打趣了一會兒後,主持人又問道:“那麼,接下來我的另一個問題是,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妖怪呢?”

聞言老教授皺了皺眉,似是在思索,良久之後才開口回答說:“首先,你要知道,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科學的時代,這是一件十分值得慶幸的事——

“古人有很多事情無法解釋,所以才會相信世界上有妖怪存在;而我們相信的則是,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在科學中得到解答。

“比如,大航海告訴我們,地球是圓的,其實沒有能夠馱得起整個世界的大海龜;火箭登月告訴我們,月亮其實很大很大,並沒有能夠將它一口吞下的大天狗;學校的物理化學課本告訴我們,人死了之後就會重新變回分子,也不會到另外一個世界去……”

“所以,妖怪隻存乎於浪漫的想象,不存乎於世間。”最後老教授如此總結一句,搖了搖頭。

主持人笑著說:“我明白了,雖然您說了應該慶幸咱們生活在一個科學的時代,但在聽完您後麵這番話,我個人反倒覺得有一絲遺憾和失落呢!”

“我能理解你的遺憾,但你也不必太失落,”老教授微笑著安慰道,“正如巴爾紮克所言:‘生活是一座監獄,隻有想象能給它打開一道大門。’”

老教授接著說:“妖怪的故事與傳說,看似荒誕不經,實則浪漫無比。如果你能在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又充滿了浪漫想象的妖怪世界中找到一絲安慰的話,那將會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忽然,一道明亮的閃光,在窗外掠過。

電視機的熒屏劇烈地閃爍了幾下,最後變作滿屏的黑白雪花,左上角出現了一行藍色的小字:無信號。

然後一陣沉悶的雷鳴,才從遠方的天際姍姍來遲。

在連續切換了幾個頻道都是提示的無信號狀態後,牧雲歎了口氣,默默關掉教室的電視機。

他抬起頭看一眼窗外,此刻外麵就跟天塌了似的,雨水傾瀉而下,鋪天蓋地。

學校明天放了一天台風假,教室裏的其他人早走光了,隻剩下牧雲一個人還待在這兒。原因是今天輪到他值日,必須得留下來打掃完衛生才能走。

雖然天氣預報早就說了今天會刮台風,但直到下午放學之前,天氣都還是風和日麗的,所以牧雲在打掃衛生的時候不慌不忙,並沒有想到要早點幹完回家。

結果沒想到,天氣說變就變,狂風暴雨驟然降臨,一下子就把牧雲困在了學校。

牧雲倒也不是沒有帶雨傘,而是他想著隻要再等等看,雨可能就會變得小一點,然後自己再回家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