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新的審核製度(2 / 2)

黃老板本人因為信任倪光南,同時整個光電研究所也一直不斷的有成果拿出來,個人終端的研發進度也很快,所以黃老板一直沒有過多幹涉,甚至都沒有去進行過調查,直到今天這檔爆發出來之後,才落得現在一片狼藉的狀態。

誰能夠想得到,在倪光南批準的一千五百多個項目裏麵,居然有超過2/5的項目都是與三條路線無關的項目呢?

當然了,其實黃鶴也能夠大概明白倪光南的想法,首先是有些項目看上去確實模棱兩可,似乎確實可能和路線有關,而倪光南是喜歡科研,同時討厭麻煩的性格,覺得如果拒絕了肯定會非常麻煩,那就幹脆批準了。

剩下的那些完全沒有關係的項目,則多半是這些項目的負責人來找倪光南聊天,說自己的項目對國家未來的科技發展有多麼的重要,這個項目和技術如果掐在外國人手中會被卡脖子雲雲,而這正是倪光南個人的死穴,他總是希望祖國的科學技術能夠大跨步的發展的,於是哪怕明知道這個項目其實和三大路線無關,可倪光南想著就這麼花費一點費用也不打緊,於是也就批準了。

結果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最終倪光南習慣成自然,隻要項目確實有研究的意義,他幾乎都不會去阻止,而是默認通過。

當然了,通過審核可以確定,倪光南審核批準的所有項目都是確實對科技發展進步有著推動意義,從來沒有批準過任何無聊的,毫無意義的,比如研究什麼個子矮和禿頭之間有沒有什麼必然聯係之類的項目,那都是一概不批準的。

不過倪光南也沒有想到,這些項目裏麵其實還有一些包藏禍心,惡意借用公司資源給別人研究的項目,最終導致負責人鋃鐺入獄的情況什麼的。

總的來說,倪光南或許確實是一個好人,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負責人,更不適合拿著項目審批的權限。

事實上黃老板在此事件之後,也不認為將這樣一個權限放在一個人手中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因為一個人的人品就算再高潔,那他也是有著自己的喜好和傾向的,那麼就會天然的按照自己的喜好與傾向以及性格特點來做事。

而且想要欺騙一個人也非常容易,隻需要把項目包裝的非常貼近三大路線就行了,而一個人所有項目的話,又勢必會出現精力不足,無法對所有項目全都嚴格審核的情況出現。

於是乎,這一次的改革就醞釀而生了,其中審批製度就成單人審批,直接變成了群體審批的製度。

這個製度其實參考了西方的陪審團製度,根據公告表明,所有項目來源依然是分為兩種,其中一種的集團層麵下達的項目,這是最高級別的項目,研究中心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分配研發人員負責。

而研發人員必須無條件的優先履行集團下達的研發任務,不得有任何推遲搪塞。

至於第2種由研發人員自己提請的項目,則首先要進行項目公示,該項目會在整個內網的網站上麵進行公開,所有擁有內網權限的人員都可以瀏覽項目,如果覺得這個項目與三大路線無關的話,可以對項目進行命名舉報。

當舉報人數達到一定標準之後,該項目就會自動進入加強審核環節,直接交由集團總部,又江南集團總部來進行審核確認。

而如果項目通過了公示的話,則交給研究所所長進行單獨的審核,如果單獨審核不通過,要麼就直接放棄該項目,那麼提交人可以直接將項目送到集團總部,由集團總部負責審核。

不過這個後果就比較嚴重了,如果總部審核通過的話,那研究所的所長就要接受調查。而如果審核不通過的話,則提前審核人會受到相應的調查,相應的調查同時必然會受到一定的處分。

最後,在通過了公示和所長審核之後,就要進入陪審團審核的環節,研究中心的自動程序會自動抽取20名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

這20名工作人員會避開項目相關人,從其餘的研究人員中完全隨機的進行挑選,哪怕是剛剛進入研究中心一天,也能夠有相同的幾率被挑選進陪審團之中。

之後項目提請人本來要和20位陪審團成員進行審核會議,在會議上詳細闡述自己項目的目的,費用,和三大路線的關聯性等等,最終由20位陪審團成員進行投票決定,有超過60%的陪審團成員投票認可,則項目通過,報給總部進行最後的批準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