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是2011年1月21號,騰達宣布微信上線,這裏麵還有一個據說是真實的故事,就是雷某人在2010年12月份推出了米聊這款app,然後熱情的發了一個朋友圈,邀請朋友圈裏麵的諸位大佬都來體驗一下自家的米聊app。
於是在41天之後,微信誕生了。
雖說這個號稱真實的故事充滿了不知道該怎麼吐槽的槽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微信在這一天誕生了,而同樣在1月份,lt的iphone4合約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的lt網點銷售。
現在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合約機是個什麼玩意兒,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簡單來說,當初iphone4手機在華夏上市的時候,其實也是有官方正版的銷售渠道的,那就是在全國僅有的三家蘋果店裏麵購買,一台裸機的價格為4999元。
這當然是很難買到的,除非你願意坐火車或者飛機跑到那三個僅有的蘋果店裏麵去購買,而且店裏麵的庫存也是有限的,去了往往買不到,得預約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行。
你如果不願意這樣全國亂跑的話,那也有非常方便的辦法,就是直接去當地最大的一個lt營業網點,去辦理iphone4的合約機,辦理了之後就直接可以在營業網點裏麵拿到一台嶄新的iphone4。
當時的合約計劃總共分為兩種,一種是4999元,另一種是5880元。
而且根據lt的宣傳口徑,iphone4手機本身是免費的,是lt送給你的,至於你交的4999元,則是話費。
你隻要一次性繳納4999元的話費,然後辦了一張全新的lt電話卡,lt就會送一台iphone4手機給你。
這聽上去似乎非常的不錯,雖然還是要交4999元,但不但能夠得到一台全新的iphone4,還可以得到4999元的話費,而這話費最少也夠自己用上五六年的時間了,相當於五六年不用繳話費了,簡直是美滋滋呀!
可問題是lt會幹這麼蠢的事情嗎?
當然不可能,這4999元的話費是有消費合約的。
首先你花4999元購買的話費,並不是一次性打到你的賬戶上麵的,而是分成兩年的時間,每個月往你的手機賬戶裏麵打208元的話費,連續打24個月,正好是4999元。
這聽上去似乎也不錯,反正一個月也不可能用完208的話費,而話費可以積累,是一樣的。
但你購買的iphone4合約機,是必須配合當場辦理的一張lt手機卡使用的,而這張手機卡天生就綁定了一份每月消費298元的合約套餐。
這份套餐每個月包含有480分鍾的通話時間,300條短信,100條彩信,免費的來電提醒服務,免費的lt彩信報服務,免費的彩鈴服務,以及最關鍵的每個月免費的2個g的3g流量。
在座的諸位聽到這個套餐恐怕想要打人了,我每個月花298元,就得到這麼個玩意兒?才2個g的流量,這世界還能夠坑到這種程度?
您還別罵,經曆過2g時代和3g時代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的流量貴呀,尤其是2g時代,1mb的流量是3毛錢,而且還沒有套餐,花了多少流量就要交多少錢,100人民幣隻能購買到300mb的流量,拒絕還價。
不過到也這不是因為運營商們太黑,而是因為基站鋪設成本太高,如果不這樣收費的話,他們一輩子也休想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