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書信傳天下(1 / 2)

很快,沈青陽就收到了回信,首先是辛步搖的。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摞書籍和筆記,都是辛步搖平時上課所記,最多的就是柯逢雨教授的,就連柯教授課堂末尾講的故事也是詳細記載。

夜裏,在燈光下,沈青陽手指拂過紙張上被油筆印下的痕跡,滿滿的都是喜悅。

自己也說不清這種喜悅來源於何處,不是一個單方麵的知識,也許是慶幸自己並沒有困於一村之中,與外麵的世界還有聯係。

再就是半個月後的第二封信,自然是蕭桂的。

足足三頁紙,沈青陽可以想象的到,忙碌的蕭桂遠在南方,抽出時間給自己回信是多麼的不容易。

信中開頭,就是蕭桂對沈青陽的讚揚和認同,告訴他一定要堅持學習,同時也要關注著時代的變化。

蕭桂信中內容字字真切,訴說著自己的經曆和感悟。

“時代已經大不相同,讀書固然重要,眼界更是開拓之根本。國家正在強大,財富正在增長,機遇隨之而來。”

這是蕭桂信中的原話,雖然沈青陽自己心中也略有所感,但他看到蕭桂也是這麼說時,抑製不住的心神激蕩。

他愈發的肯定,自己身處一個改天換地的大時代中,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推動著。

沈青陽必須與之同行,借力而上,自己的人生才能夠跟時代接軌,甚至是引領時代風騷,走出屬於自己的榮耀之路。

十五歲的年紀,沈青陽在於與蕭桂的通信中極大的開拓了自己的眼界,自己的心胸格局亦是如此。

信的結尾,蕭桂也說了自己很忙,而且他說如果情況允許,沈青陽應該安一部電話。

同時,他還給沈青陽訂了一大批雜誌和報紙,讓他一定要注意學習。

蕭桂還囑咐沈青陽有什麼事可以打他電話,雖然現在蕭桂不在金康市的政府任職,但是畢竟還有不少的人脈,辦一些小事還是很方便的。

起初,剛看到電話這個想法,沈青陽也確實動了心。可是後來到縣裏一打聽,還是放棄了,先不說昂貴的價格,就說一聽在偏遠農村,根本就安不上。

隨著雜貨鋪生意的穩定,沈青陽和楊開逐漸變得更加忙碌起來,他們的“時間雜貨鋪”也成了附近幾個村子的首選。

很多人跟著紛紛效仿,但是一來其他村民沒有那個實力和眼界,也不知道太多進貨渠道,跟沈青陽他們一比,相去甚遠。

隨著生意越做越好,沈青陽和楊開又擴大了一下店麵,但他們始終不曾超過沈家的宅基地麵積。

為這件事,沈青陽特意問過蕭桂,對方的意見就是不要越界,不要亂建,同時要盡快落實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等一係列合法證明。

有了蕭桂的意見,沈青陽不敢怠慢,連忙去縣裏開證明,前前後後跑了很多趟。

最後,實在是沒轍了,本不想麻煩蕭桂的,但照這樣下去,光靠自己很難辦到。

在蕭桂回信的第二天,沈青陽再去辦事,居然還有人專門接引自己,事情很快就辦妥了。

沈青陽心中是五味雜陳,他既高興,又有些失落。

高興自然是事情辦好了,失落則是之前的失利,若是沒有蕭桂從中幫忙,他恐怕再來幾次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