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清立教,教化芸芸,原本大道三千,人、闡、截各有道法傳承,雖然終究是一體同源,彼此還有同道之好,但畢竟有氣運之爭。
後因商王紂女媧宮進香題詩惹禍,由此釋教西來,三教爭雄,聖人之間紛爭不斷,練氣修道之士星隕凋落,令人扼腕。
上清截教通天祖師庇佑門人無果一怒之下,打算再立地火水風,煉化了周天世界,重歸洪荒。
幸虧紫霄宮鴻鈞老祖慈悲濟世,天道有情,將三清叫到跟前,賜下玄丹,讓三聖暫熄了紛爭,單隻帶了通天回轉紫霄宮修行不提。這也才有了後來薑子牙登台封神的一段傳奇。
忽一日,鴻鈞老祖打坐宮中,掐指一算,明悟天機,吩咐身旁童兒:“將你通天三師叔喚來。”頃刻上清教祖來至老師駕前,雙膝跪倒,大禮參拜。鴻鈞道:“你且起來,吾有話說。”
通天叩首道:“老師慈悲!”鴻鈞乃道:“昔年隻為你三教氣運之爭,壞了兄弟之情,造下無邊罪孽,你二位師兄隻服下我練的玄丹便回歸自家洞府,雖然不得輕入塵世,終究仙家逍遙,無拘無束,獨獨你隨吾回紫霄宮,駕前隨侍,不得在碧遊宮中為尊作祖,心中可有憤懣怨言?”
通天聞言又趕忙跪倒:“老師在上,弟子心中怎會不知恩師慈悲,若有怨言玄丹早就發作,這些年來,能常在左右陪侍老師,聽聞大道,乃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原先驕狂的性子越發改了去,此中受益良多,如此天大機緣,便是二位師兄也是豔羨得緊的,何來怨言?”
老祖嗬嗬一下道:“當年因吾格外施恩,賜你誅仙四劍,隻為多說了一句此劍陣非四聖齊聚不可破,引得眾聖側目,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乃有後來一場天大的爭端。爾兄弟鬩牆,釋教西來,中土大興,雖是天命,皆由人為,你且起來答話。”
通天乃再拜而起,拱手而立。
教祖又道:“吾今日默運天機,封神之後仍有三九仙家大劫,你我師徒紫霄聚首因緣亦到此了,今日你便回轉禹餘天碧遊宮去了吧,日後敬天畏道,待大劫之後你我師徒再行相見。”
通天忙道:“老師是看我有何差錯趕我回去不成?吾隻願常伴老師左右,修行大道。”
鴻鈞笑道:“莫作此小兒女態,吾已將誅仙四劍取回,著童兒交還與你,立即回轉去了吧!”
通天乃再四拜別,回轉禹餘天,重整碧遊宮不提!
記得是封神後的兩千七百年,明運既衰,滿虜來犯,神州易主,期間雖偶有劍俠濟世,但不知為何,鮮有修士大能力挽狂瀾扶危定難,拯救大明漢人社稷,居然讓區區幾十萬人的滿洲坐了中原的江山,其後衣冠文物不複舊時氣象,三千年的華夏正統居然漸漸湮沒無聞。
百年之後讀來猶是斑斑血淚。更越三百年,有還珠樓主者,不知從何得聞仙俠舊事,搜羅四方,整理掌故,居然複現當年明清易代之間的仙家秘聞,乃撰寫奇文“蜀山劍俠傳”,洋洋幾百萬字傳於後世,後人乃從中一窺當年這段隱史。
且說後世諸人喜愛蜀山者眾多,其中一人名趙萬維,金陵人士,大學宅男一枚,雖然理工科的出身,但喜愛的卻是修仙小說,尤愛還珠樓主的蜀山係列小說,常常歎曰,吾不恨不見蜀山眾劍仙,恨眾劍仙不見吾爾!
對於書中眾多人物均有品評,熟悉書中各種細節典故,有同好者曾曰,金陵趙萬維,蜀山百曉生也。趙萬維曾經仿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作蜀山人物十二冊,評論蜀山中代表性的劍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