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有人去過令人羨慕的生活(1 / 1)

我安靜坐了一會兒,眼睛直勾勾盯著前麵,李茂也不說話,大概知道我正想著該如何跟她開口。

李茂往左打方向盤,語氣也同時拐個彎,說:“你是不是累了?累了可以不和我去應酬的。”

“你要應酬的是客戶嗎?如果是客戶的話,我一定要去的。”我回頭看著她側臉,大概是目光灼灼的樣子。

“是。”李茂並不回頭看我,但語氣堅定,“很重要的一個客戶,新西蘭旅遊局的,他們要推廣一係列的旅遊項目,但目前八字沒有一撇。我們要去……”

“我們要去寫一撇嗎?”我有點心急。

“不,我們要去給他們鋪上紙,把筆也遞給他們,讓他們寫第一筆。”

“這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措辭,但又很想知道這是不是關乎李茂工作又帶著利益糾葛的東西,有點沒腦子地繼續問:“這是一樁買賣嗎?”

“不,這是生意。”這一次,李茂回頭看了我一眼,目光閃著精光,嘴角帶著笑。

她似乎是下意識地越開越快,不在乎我聽不聽得懂地繼續說:“我給你講過士農工商的視角問題。商業的意義不僅僅是賺錢,是運轉,錢要轉起來,才有未來,才能推動更多東西循環起來,世界才會活。如果不運轉,就是一潭死水。”

“比如,我是做廣告的,你是做內容的。你上次寫的稿子,我給你1000塊稿費,那你知道雜誌這一個版麵的軟文要多少廣告費嗎?”

李茂看看我,但我真的對這種事情完全沒有概念,隻能尷尬地笑笑。

李茂便順利接下去:“一個版25萬,兩個版麵對頁,50萬。送一條資訊。”

“嘖嘖嘖……”我嘖舌並不是因為我的稿費和廣告費之間的懸殊,而是因為李茂的坦誠。

“我們賣給他們一個廣告,看起來很輕鬆就賺到了50萬,但你想想,我們的成本是多少?”這一次,李茂似乎沒有打算聽我回答,兀自繼續說:“我們要做一本雜誌,要養著那麼多編輯、要養平台、要印刷、要發行,要維護上至明星下到讀者的關係,還要不斷學習、創新,我們這麼多人維護的一個平台,不僅付出了經濟成本,更多的是文化附加值。看起來,是我們收他們50萬,我們賺錢了,但包裝出來的東西,發在雜誌上,被至少30萬人看到,這30萬人還隻是雜誌讀者,實際上我們的內容還會發到公眾號、微博、論壇、網站、各種旅遊app,被更多人看到,這麼多人裏麵,如果有10%的人,感興趣了,那這個推廣就太成功了。如果有2%的人去旅行了,他們能賺到的錢,5000萬都不止。”

李茂頓了頓,看我一眼,而且正掰著手指頭發呆,數學不好,原來真是現代人的最大硬傷,而我幾乎就是硬傷本人兒了。

如果您覺得《穿破爛啦的女魔頭》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47/47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