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上,孫紹第一次到來,與蠍子精,也不過一次際會。
他第一次去靈山,與蠍子精同行,曾約定與之共參如來,後來麼,此女膽大包天,蟄傷如來一指,逃之夭夭,而孫紹,則毀了三千世界,無形中,延誤了無量劫之後、醒夢劫的降臨。
這便是宿命,不知不覺中,推遲醒夢劫,在西遊世界徜徉數百年。
而此女,無疑算得上孫紹推動宿命之人,是她第一個,逼著孫紹,前往靈山。
琵琶山下,一個紫衣青年踏著朝露,沐著晨光,在山路上慢行。
山林間,有別樣的靈秀,居住在此的,必是優雅之妖。
但路旁,亂石中,時有人類屍骨,橫屍遍野,有新有久。這些人,被妖吃了...蠍子精,幹的麼。
“她還在吃人麼?當年我不懂她吃人的苦衷,如今,卻猜到了一些。西海海亂,她出現...靈山之上,傷如來...原本憑地,便是西海神針中的無邊怨毒。那毒,便是聖人,都難以抗拒,因為聖人,亦有怨...隻要是人,就避免不了感情。聖人之人字,應如此...”
孫紹微微感歎。對蠍子精吃人,他並無太多反感。他自問,自己所殺之人,加起來,恐怕是蠍子精所吃的數萬倍了。妖殺人,就好似人殺妖。妖吃人,從根本而言,與人吃禽畜之肉,有區別麼?
西遊路上,唐僧厭惡吃人之妖,他卻不厭惡吃妖之人...這便是種族立場。唐僧,終究做不到平等看待人、妖,就好似孫紹,永遠放不下修道的無奈。
每個人的心頭,都有遺憾。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逃避一個圓...
在孫紹思索之際,林間,草木一動,立刻竄出一隊巡守小妖。
甚至不需道目,便能看出,這些小妖的本體,一個個是蟋蟀、螳螂、獨角仙等蟲妖,妖法未深,不足以徹底變人。
一個個小妖,一見孫紹出現,立刻眼露貪婪殺機...人類,又是人類,大王可是說過,唯有踏入琵琶山百裏的人族,才可食殺...這是蠍子精的堅持,她不得不殺人,但,卻盡量之殺一域。
而對於孫紹不許妖族進入女兒國的命令,蠍子精更是入魔怔一般,自覺遵守。
琵琶山周圍,人類最多、血食最美的地界,無疑是女兒國,一國之地,若能進入其國中享用美食,琵琶山小妖,皆有望修為大進。
但蠍子精,下了命令,不許...不許任何妖,侵擾女兒國,這些小妖,攝於蠍子精的恐怖,唯有聽命,並隻在琵琶山附近巡守。
今日,正讓他們撞見孫紹,若不吃孫紹,當真是...浪費啊!
“看,這個人族白白淨淨、柔柔柔弱,吃起來定是肉嫩多汁!美味,美味啊!”
“我要吃裏脊肉,大腿是你的,‘人翅’是小三的...”
一堆小妖,品論著如何食用孫紹,就好似,凡人在品論,如何吃一隻雞。
孫紹微微閉上了眼,沉吟。
妖與人,真的有區別麼?
妖殺人,又真的錯了麼?
世人愚昧,一些所謂的得道真人,開壇講經,曾這麼說。
妖吃人,是惡,屠夫殺生,是大善,是養育萬民,是功德無量。
那真人,自以為道悟極深,在孫紹看來,卻荒謬之極。
屠夫殺生,無論什麼原因,終究是殺了,那麼,他便是惡...就好似孫紹,無論出於什麼理由,一生的血債,永遠是抹不掉的。
他不會自詡什麼正道,亦不會殺人之後,還為被殺之人潑個髒水,將其抹為惡,自己為善。
兩百年的修道,十萬年的孤獨,讓孫紹冷眼觀世,一切了然於胸。
善惡,本就不是任何人能說清的。隻是同等看來,若人吃妖不是惡,那妖吃人,亦是天道循環的至理。
“人妖,原本沒有差別...”
孫紹感觸越來越深,當日在靈山,他沒有這種感悟,隻能說出‘沒有差別’四字,饒是如此,已讓金蟬子與鎮元子感悟不凡了。
而如今,他亦踏足了那二人的境界,獲得了相同的體悟。
良久,小妖們摩拳擦掌,已經無法等待,要吃掉孫紹。
而孫紹,終於睜開眼,淡漠道,又似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