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台灣來客(上)(2 / 2)

其實邱逢甲已是年過40的人了,不過他雖然有清朝的進士功名,但現在並沒有官職,而且年齡又比秦錚小,因此自稱為學生。

雖然這個稱謂有些不倫不類,但秦錚也沒有介意,笑道:“邱先生不必多禮,請坐。”

邱逢甲謝坐之後,在左側的沙發上坐下,李經方在右側相陪。

秦錚道:“我們在海外時,也聽說過邱先生的事跡,當年清廷割台,但邱先生能夠組織義勇,苦守台灣孤島,忠義愛國之心,確實令人敬佩啊。”

邱逢甲道:“慚愧,慚愧,逢甲雖有護台守土之心,卻無保國衛家之力,終是一無事成,最終乜隻能舉家離台內渡,卿以時日。”

秦錚道:“那裏,明知爪可為而為之,更是難得,如果當年人人都能如先生這般奮起抵抗,日本也未必就能取勝。”

邱逢甲道:“逢甲雖然微些虛名,但終究於事無補,豈能與貴眾相比,貴眾此番大敗英法日俄荷五國,力保東三省不失,收複海參崴之地,逢甲雖在廣東,但聞之也不由心悅鼓舞,若是貴眾早回歸5年,台灣赤不會落入日本之手。”

秦錚嗬嗬笑道:“邱先生客氣了,我們原是華夏一脈,如今歸國定居,豈能不為國盡力,護士守疆,本是我等華夏子民之責。”

邱逢甲忽然站起身來,向秦錚躬身一揖,道:“請秦議長恕學生無知,擔有一事,欲向秦議長當麵請教。”

秦錚道:“邱先生可是想問,這次我們明明贏了日本,卻為什麼不收複台灣?對吧?”

邱逢甲怔了一怔,沒想到秦錚到是坦誠,盡管邱逢甲己經知道華東政府和日本簽約成功,但這時還是想努一把力,於是道:“正是,學生正有此問。”

秦錚道:“邱先生,我剛才還和經方先生說起,此次雖然戰勝了日本,但未能收複台灣,卻是美中不足啊。”

李經方也道:“正是,不過經方想來,貴眾想必也是有不得己之苦衷啊。”

秦錚點了點頭,道:“不錯,不是我們不想收回台灣,而是實在是力不從心了。英法日俄,都是當今世界強國,荷蘭雖是歐洲小國,但也不容輕視,單是一國,勝之己是不易,可況是連勝5國。此番作戰,我們共計出動約50萬大軍,加上前方後方的民伇人員,共計不下150萬人,人力如此,所用物力,更是不計其數,而在開戰之前,我們隻有山東一省,另在河南占據少量鄉村之地,雖然不算是彈丸之地,但區區一省,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物產,因此這一戰能夠取勝,實在己是窮盡我們的全力了,確實無再收複台灣了。”

其實秦錚這番話也是真真假假,邱逢甲雖然在台灣抗日時有過一段時間的軍旅生活,但終究還是一介書生,對軍務之事所知不多,因此也聽不出秦錚這番話的虛實來。

不過邱逢甲還是做了一些功課,道:“那麼貴眾與日本談判,為何不在談判中要求日本將台灣歸還呢?”

秦錚道:“不瞞先生說,如果我們在談判中要求日本將台灣歸還,確實可以收回台灣,但就無法獲得賠款了,先生或許又會說,收複失地為大,錢財不過身外之物?可是。”

邱逢甲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他的想法,不過並不打算說出來,因為他也是明白事理的人,知道割讓台灣不是華東政府的責任,因此華東政府也沒有絕對的義務必須收複台灣,而且這一次華東政府保住了東北,還收複了海參崴,這樣的成績單己經是很優秀,隻能用民族大義好言相勸,但決不能拿沒能收複台灣來指責華東政府。卻沒有想到秦錚毫顧忌,主動說破。

秦錚道:“我剛才已經說過,我們的力量有限,為了這次戰爭,我們僅是向美、德兩國所借的外債就達6000萬英鎊,加上利息幾近8000萬,而就是在這上海地區,也發行了大約5000萬白銀的債券,這些債券都是要還的。” 轉頭對李經方笑道:“不知道經方先生買了多少。”

李經方道:“在下買了10000兩的債券,舍妹、妹夫亦購買5000兩。”

秦錚笑道:“看來經方先生一家都是我們的債主,而且還是大主戶啊。”

李經方道:“那裏那裏,貴眾浴血奮戰,保國衛家,我們不能上陣殺敵,出些銀錢自是應該的,其實在下,舍妹、妹夫亦不打算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