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作戰計劃,也令英法兩國十分滿意,認為這一場戰爭己必勝無疑了。而遠征軍組建成功的消息傳出之後,在世界範圍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因為遠征軍的海軍規模實在太過龐大,也太過嚇人,可以說除了英國之外,這個時代再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派出這樣規模龐大的艦隊,因此首先是在中國的英法商人,總算是等到了希望,原來上海租界的商人本想回國,但又決定暫時留下來,等著遠征軍的到來,重新奪回自己失去的一切。
而在中國的其他租界,本來這時也都有些人心惶惶,但得知遠征軍的規模以後,也都安定了不少,認為可以不用再擔心了。
同時法國兩國的駐京公使也開始活動,一方麵向清廷提出,希望在遠征軍到達之後,清廷能夠發表一個歡迎遠征軍的聲明,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加入遠征軍,共同對華東政府作戰。
而在國際上,輿論也是一邊倒的認為遠征軍必勝,美國、德國又專門組織人員進行軍棋推演,而這時軍棋推演的結果無一不是明顯對華東政府不利,最理想的結果也是隻保住山東、河南,而東北、天津、上海等地盡失,最壞的結果則是徹底滅亡。原因就是遠征軍的艦隊規模太恐怖。
原來美、德等國進行的軍棋推演,將遠征軍海軍的戰列艦數量設定在12-15艘的範圍內,因為華東政府和英法兩國的距離實在太遠,出動的戰列艦越多,消耗就越大,英法兩國雖然都是強國,但也未必承受得了這樣巨大的消耗,由其是在歐洲還有德國崛起,直接挑戰了兩國的利益,使英法兩國不可能將大部份精力都投入到遙遠的遠東地區,而且12-15艘戰列艦也足以對人民軍海軍取得絕對的優勢,按照估計,人民軍海軍擁有的戰列艦數量應在5-8艘之間。
不過這樣一來雖然遠征軍海軍對人民軍海軍有絕對的優勢,但人民軍海軍也並非完全不堪一擊,還是可以依托岸基炮火和遠征軍周旋,另外還可以派出少量軍艦,襲擊遠征軍的海上補濟線。
但誰都沒有想到,遠征軍競然出動了24艘戰列艦,再加上遠東地區原有的8艘戰列艦,人民軍海軍己不是絕對優勢形容,而是全方位的壓倒性優勢,在實力對比之下,遠征軍可以將人民軍海軍完全封鎖在港口裏,不給人民軍海軍一點空隙可鑽,而且還有餘力支持陸軍發動1、2場登陸作戰,再加上日、俄兩國的陸軍,因此可以說華東政府將處於絕對的劣勢。
於是美**方向總統羅斯福建議,這時可以考慮英法兩國的邀請,加入遠征軍,對華東政府作戰,這樣可以分亨遠征軍的勝利果實,並擴大美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不過羅斯福則考慮,美國在這個時候加入遠征軍,未必有利。因為從軍事上來說,遠征軍其實是不需要美國,因此美國要加入遠征軍恐怕擾要在經濟上大放血,要承擔遠征軍的大部份軍費。而在戰爭結束之後,美國收獲的利益是否能值得,還不好說,畢競勝利果實的大頭肯定是被英法兩國那走,日本、俄國也不是善輩,美國能從中搶到多少勝利的果實?還不如悶聲發大財,向參戰方出售各種物員,甚致是軍火,反正打完之後,還需要重建,美國可以憑強大的經濟實力從中分一杯羹。
而德國則是另有打算,參戰是不用想了,因為英法兩國和德國的關係都不怎麼好,不過內閣則向德皇威廉二世建議,趁著英法兩國的注意力轉向遠東,盡快在摩洛哥危機的處理上和兩國達成一致,隻要占到一點便易就行了,一但遠征軍在遠東獲勝,那麼在處理摩洛哥危機的談判中,英法兩國必然會對德國采取強硬態度。
就在這時,華東政府也發表了聲明,宣稱華東政府不拒怕遠征軍,並且有充份的信心擊敗遠征軍,同時也警告清廷,不要幻想挾洋自重雲雲。當然大多數國家隻是把華東政府的聲明當作是虛張聲勢,並沒有太在意。
1906年3月30日,聯合遠東遠征軍從英國曼徹斯特港口出發,150餘艘艦船排成一條連綿達20餘公裏的長龍,駛向遠東。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