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隔空交手(三)(1 / 2)

不過要對付清廷,華東政府到是有足夠的經驗,就是以武力相威脅,因為和清廷打交道,好好後講道理是沒有用的,隻有先將清廷暴打一頓然後再說,比什麼都管用,雖然現在華東政府不可能正式推翻清廷,但狠狠的將清廷打一頓,還是可以做到的。目標就是保定。

保定府是清廷向河北首府,北京的南方門戶,素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 之稱,清廷編練新軍,就是將新軍的駐地設在保定,實際就是加強北京的守備。因此如果人民軍攻下了保定,可以對清廷將是極大的威脅,足以迫使清廷拒絕4國的邀請。

當然在進攻保定之前,必要的輿論宣傳還是需要求,雖然清廷己經正式承認了華東政府的獨立地位,但畢竟清廷現在還是中國的大眾所承認的合法政府,華東政府要進攻保定,必須在道義上說得過去,如果是在平時,華東政府當然可以無所顧忌,反正把清廷一滅,誰還敢再說什麼,但在這個時候卻不能這麼硬來,畢竟現在華東政府要集中力量應對英法聯軍,不能在清廷身上多消耗精力。

華東政府在操控輿論方麵,當然早已是駛輕就熟了,在華東政府參戰期間,輿論工作就一直沒有停過,並充份利用人民軍在東北戰場上取得的勝利,大力的宣傳,將華東政府的聲望推向高峰,在遠東戰爭期間,發生的河湖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作戰,以及華東政府正式脫立清廷獨立事件,在華東政府的輿論操控下,聲望不降反升,輿論幾乎一致都認為是清廷錯了。

其實在近兩年來,清廷也意識到了輿論也重要,因此也雇了一批文士為清廷發聲,但無奈宣傳的方式太落,一味的強調“皇權天授、三綱五常”之類,對於近代“自由、平等”思想己傳入中國,這種居高臨下的說教式宣傳能起到的效果自然是極為有限的,而且華東政府不斷在對外的戰爭中取勝,也給宣傳提供了足夠的硬料,這恰恰就是清廷的短板。

不過在英法兩國宣布參戰之後,在中國的輿論中到是引起了一陣不少的波瀾,畢竟這個時代的中國知識份子還是有一點世界常識,知道英法兩國都是世界強國,由其是英國仍是現在的世界第一強國,因此這兩個國家宣布參戰,將會使戰爭發生極大的變數,也有不少人為華東政府捏了一把汗。而由清廷雇傭的文士,還有一些思想守舊,一心維護清廷或是因為種種原因,敵視華東政府的人卻都像是看到了機會,於是也都紛紛發聲,指責華東政府挑恤強敵,遭惹外禍,危害國家,連累朝廷等等。

華東政府當然不會忍氣吞聲,立刻展開反擊,首先逐條的反駁對華東政府的指素,並指出英法兩國是日俄兩國的支持者,現在不過是看到日俄兩國被人民軍擊敗,親自下場而己,根本就不是華東政府遭惹來的,而且既使英法兩國參戰,華東政府也不懼怕,而且有充份的信心擊敗英法兩國的軍隊。隨後又怒懟指責華東政府的人,稱其為膽小鬼、軟骨頭,畏洋如虎等等。

而華東政府反擊之後,大部份輿論還是站在華東政府的這一邊,雖然中國人知道英法兩國是世界強國,但沒有直觀的認知,不知道這兩國到底強在那裏?而最主要的還是華東政府以前的勝績,也包括這次參戰之後,所取得的一係列輝煌勝利,再加上華東政府的宣傳得力,也讓許多中國人對華東政府都有強烈的信心,因此英法兩國的參戰,到並沒有對華東政府造成多少影響。而這次華東政府要再次引導輿論。

很快,在上海的幾家報紙發布新聞,稱清廷己有決議加入英法日俄組成的四國聯盟,準備同時來對付華東政府,清廷打算借四國之力,消除自己的最大危脅,而且還稱清廷己和四國達成協議,一但消滅華東政府之後,清廷準備將東北三省割讓給俄國、日本,將山東割讓給英國、法國,以酬謝四國,同時還附有慈禧的一些言論,如“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等等。

這個新聞一發表,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華東政府的官方報紙【新中華報】首先發表評論,嚴厲的指責清廷隻顧一家之私,不顧國家利益,賣國求榮等等,並宣稱華東政府將會采取任何的反製措施。

而其他的報紙,也都紛紛發表文章,大部份都是指責清廷,盡管誰都知道華東政府已經脫離清廷獨立,但畢竟還是華夏同脈,因此大部份中國人都能認同華東政府,而且現在華東政府出兵東北,與日俄兩國作戰,也可以視為是中國人與外國人之間的戰鬥,何況華東政府屢勝外國,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心裏寄托。華東政府和清廷的矛盾,隻是中國人的內部矛盾,而華東政府與英法日俄四國,則是華夏民族和異族之間的矛盾,而在這個時候,清廷卻要勾結外國,一起來對付華東政府,自然是引起巨大的誹議。雖然也有少數報紙發聲,支持清廷的決議,但很快就淹沒在一片指責的聲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