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也讓兒玉源太郎看到了希望,因為在兒玉源太郎看來,韓軍的戰鬥力肯定不及日軍,因此韓軍能夠攻到對岸登陸,日軍也一樣可以做到,而且韓軍不能建立灘頭陣地,換了日軍來,應該是可以的。看來是應該輪到日軍上陣了,而且韓軍連續出戰了3天,傷亡慘重,士氣低落,雖然在日軍的高壓之下還不敢違抗,但明顯帶有情緒,由其是在第3天的戰鬥中,明顯是出工不出力,兒玉源太郎也知道,對韓軍不能一味的高壓,否則容易激起兵力,讓日軍出戰,力爭在鴨綠江西岸建立陣地,同時也讓韓軍看看日軍的戰鬥力。
於是就在第4天,在韓軍發動兩輪試探進攻之後,日本替換韓軍上陣,雖然日軍也攻到了對岸,但日軍也無法建立灘頭陣地,一個是人民軍的火力太密集,二個是在灘頭難以找到合適的掩體,自然也就無法建立灘頭陣地了。
其實人民軍守衛鴨綠江的策略並不是阻止日軍登陸,因為鴨綠江的寬度並不寬,隻有2、300米,因此將敵軍放到岸灘上殲滅,才是最好的選擇。在這段時間裏,人民軍不僅僅是布置了防禦陣地,而且將岸灘的樹木全部砍光,礁石盡可能炸毀,溝塹等也盡力鏟平填平,不讓登陸的日軍有可以借助的掩體。並對岸灘進行了區塊的劃分,事先測量好距離。
敵軍渡河時,主要是各種火炮對日軍進行打擊,而防禦部隊隻有馬克沁機槍開火,而一但日軍登陸,人民軍不僅所有武器的火力全開,而且各種迫擊炮就按事先己測定好的參數射擊,以密集的火力將日軍盡數消滅在岸灘上。
結果這一天的戰鬥,日軍傷亡了3000餘人,同樣是毫無進展,而兒玉源太郎也意識到了這樣打下去是不行的,又成了第二個旅順攻防戰,隻能白白消耗兵力,但現在日軍耗不起,必須要另想辦法才行,因此下令停止進攻,招集各主要將領,商議對策。
而日軍停止進攻以後,青島的軍事工作組判斷,鴨綠江攻防戰還要打10-15天左右,才會實施登陸作戰,這段時間也正好讓海軍陸戰隊休整一下。
羅嶽到達青島之後,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先來到青島行政大樓,這時工作組的成員都在等著他彙報工作,並協商登陸朝鮮半島的事情。雖然現在離發動登陸還有一段的時間,但目前登陸的計劃、方案,準備都還是空白,因此留給華東政府的時間也並不算充足。
羅嶽首先將遠東戰區的情況向工作組進行了簡單的彙報,而詳細的資料還在整理之中,同時著重說明了土匪活動猖厥,而且背後還有俄軍指使的問題,羅嶽認為下一階段東北除了沈陽之外,不大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戰鬥了,因此遏製土匪的活動,應該被列為重點,自己在離開海參崴之前,曾指令以特種部隊為核心,組建剿匪小分隊負責清剿、偵察土匪的工作,隻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而工作組則告訴羅嶽,在他回程的這段時間裏,遠東戰區按照羅嶽指令的方案,己經剿滅了兩股土匪勢力,擊斃土匪500餘人,俘虜200餘人,軍委也認為羅嶽設計的這個方案很時,於是下令在東北戰區也進行推廣。
原來不僅僅是遠東戰區,在東北戰區的土匪活動也極為頻密,主要是集中在遼寧省,因為遼寧是東北地區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也給土匪的產生、活動提供了溫床,目前東北的幾個知名的土匪,如張作霖、馮麟閣、杜立三的根據地和主要的活動範圍都在遼寧,因此東北戰區的土匪活動更為嚴重,而且不僅有受俄國指使,還有受日本指使,對人民軍造成的影響也更大。
雖然東北戰區也加強了警戒和巡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是不能完全杜絕土匪的襲擾,到目前為止,在東北戰區己有7個火車站遭到襲擊、2支後勤隊被劫掠、1列火車被搶,人員死亡359人,受傷837人,物資損失超過1000噸,因此羅嶽的方案出來以後,東北戰區也立刻釆納,一口氣組建了4支小分隊,投入到清剿土匪的戰鬥中。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