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華東政府打造的240毫米口徑裝甲列車炮,自行200毫米口徑榴彈炮155、毫米口徑汽車牽引榴彈炮的徑倍都達到了40,而這樣的徑倍數一般隻有海軍艦炮或岸防炮才能達到,畢竟海軍艦炮是有軍艦這個巨大的移動平台。但華東政府解決了火炮移動的難題,自然可以將海軍艦炮直接搬到陸軍上使用,而且還能保持強大的戰場移動能力,因此這才是華東政府將其視為王牌的主要原因,否則240毫米、200毫米口徑的火炮也就算了,而155毫米口徑的火炮在陸軍中雖然也算是大口徑火炮,但也並不少見,有何得何能也被稱為王牌呢?
當然在軍艦上,艦炮的有效射程均要遠小於自己的最大射程,如240毫米口徑艦炮可以打到30公裏,但有效射程其實還不到10公裏,甚致是7公裏,這是由於海軍需要的是精準射擊,畢競一艦軍艦最多也就100多米長,但對陸軍來說,就根本不是問題了,一個陣地有多大,那怕是偏出幾百米,1千米也不是什麼得嚴重的事。
由於有超遠的射程,這三種王牌武器都可以在敵方的火力打擊以外發動攻擊,因此也不用攜帶大量的炮彈移動,而是將炮彈預先送到設定好的陣地,隻能火炮趕來使用,畢競除了裝甲列車炮是彈炮一體之外,其他兩種都是彈炮分離的,炮車隻能攜帶少量炮彈移動,而主要的炮彈則需要其他的後勤輔助力量來協助。
雖然明知道日軍重點防守中段,仍然決定將中段作為自己的主要突進方向,也正是有這三種王牌武器做為自己的底氣。
11點50分,邱亞輝下令,起飛直升機,在空中觀測炮彈落點,為火炮提供射擊參數,並且下令各火炮調整射擊單元,準備開火。
華東政府製造的這三種王牌火炮都是進行視距外射擊,俗稱盲射,或是地圖射擊,不僅需要精確的戰場地圖,而且還需要有人觀察炮彈落點,以提供參數修整火炮的射擊單元,不過這兩點,由其是後一點,在這個時代是相當困難的,就算能安排士兵在敵軍陣地附近潛伏,觀察炮彈落點,但怎麼將射擊參數傳回來呢?因此這也是限製火炮射程擴大的門檻之一。
在舊時空裏,是在一戰時期才解決了這兩大難題,由了火車的普及,汽車的發展,使火炮的移動困難降低,而飛機和無線電的發展,又解決了火炮落點觀察的難題,因此一戰時期,各種大口徑、超遠距離火炮也大量出現,不過那時地壕戰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也成功抵消了火炮射程增加的優勢。
不過這兩大難題對現在的人民軍來說就都不是事了,無人機、直升機都是解決觀測炮彈落點的辦法,因此才能讓人民軍超前一步,獲得視距外火力打擊的優勢。
12點,邱亞輝在台安的指揮部裏下令:“開火!”
第1炮由裝甲列車炮開始,這時兩門列車炮均己經調整好了自己的射擊單元,這時兩節列車炮均與其他車廂脫鉤,離開大約500多米的距離,而兩節列車炮也相距大約200米,並且放下了8根粗大的支撐柱,未端深埋入地下1米多深,而士兵們也均巳退到100米以外,並都帶好了耳塞,隻有兩根電線連著這兩節顯得有些孤零零的列車炮。
當然在周邊1000米以外,裝甲列車所屬的兩個連的軍隊己做好了警戒布置,盡管是在自己的地盤上,但這些警戒工作還是不能馬虎的。
收到了指揮部的命令之後,炮長立刻下令:“1號火炮,射擊。”
發射兵用力的將手的操作杆壓下,隻聽“轟”的一聲巨響,粗大的炮口噴射出耀眼的火光,雖然離著有100多米遠,但士兵們還是覺得大地的震動。
炮彈飛行大約需要30-40秒的時間,因此這段時間隻能等待。大約過了1分鍾,炮長收到指揮部的通知:落點準確,無需調整, 10發連續射擊。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