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昆明艦、懷化艦組成的艦隊駛進了膠州灣,而就在這時,昆明艦收到了海軍部的命令消息,原來人民軍海軍正在膠州灣海域執行潛艇試航任務,要求昆明艦參與這次任務,打開艦首的船殼聲呐,監視潛艇的行蹤。而在昆明艦的艦橋上,也遠遠的看到了三亞艦、青州號、沂州號三艘軍艦的艦影。
製造潛艇,是青島造船廠正式成立之後就立項的重點項目,等級還在青州級防護巡洋艦之上,和戰列艦並列。而且潛艇完全是華東政府自主建造,沒有讓德國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當然,這個時候的德國在潛艇製造上也沒有多少經驗,實際也幫不上多大的幫。
不過由於技術工人不足,因此潛艇的研發製造在開始時進展十分緩慢,最初隻建造了一艘木體鐵殼潛艇,也沒有安裝動力,而是靠水麵船隻拖曳著下海測試。
但在兩艘自建的青州級防護巡洋艦完工之後,抽調了一部份有經驗的技術工人支援潛艇的建造,這才大大的加快了潛艇的研發製造工作,並且連續製了2艘排水量在300噸以下的小型試驗性潛艇,由其是第二艘試驗潛艇,排水量達到275噸,可以在水下潛行4小時,並且還安裝了一具魚雷發射管,可以攜帶兩發魚雷,性能己達到了實戰標準,並且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經驗。隨後才開始正式設計製造實用性的潛艇。
建造潛艇是采用船型,而不是舊時空裏潛艇常見的雪茄型或拉長水滴型,其實這也是在二戰之前,潛艇的常規體型,因為潛艇在水下航行是依靠艇載蓄電池的電力驅動,但這個時代的蓄電池技術還相當落後,潛艇能夠在水下航行的時間很短,在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U型潛艇能在水下航行的時間最多也不超過2天。而且由於潛艇在水下航行的速度極,一般隻有5-6節,最快也不超過10節,因此潛艇在正常航行時,都是在水麵航行,隻有進入戰區,或發現敵艦、通過敵方控製水域需要隱藏行蹤時,才會采取潛行。
雪茄型或拉長水滴型都是適合在水下航行的艇型,但在這個時代,這種艇型沒有太大的價值,因此這個時代的潛艇基本都是采用船型的。而現在穿越者們也隻能服從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
雖然穿越者們沒有設計過船型潛艇,但也難不倒他們,因為可以直接采用舊時空裏的成熟方案,而這次采用的方案依然是德國的,也就是U型潛艇。
其實U型潛艇是一個總稱,因為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使用的潛艇的編號是用德文U(潛艇)的首字母加數字組成,因此而得名;而在舊時空裏,U型潛艇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製造的一係列潛艇,大體分為5個型號,如果加上各型號的改進型和輔助型,總計也超過了10個型號。
華東政府采用的藍本是VII型(7型)潛艇,這一型潛艇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建造最多的一型潛艇,並且衍生出3個改進型號,共計生成了694艘。
而設計完成的潛艇長62米,寬5.5米,吃水4米,水麵排水量520噸,水下排水量635噸,裝備的武器有一門75毫米口徑主炮,一門50亳米速射炮,3具魚雷發射管,艦首兩具,艦尾一具,共攜帶6發魚雷;動力是兩台柴油機,水下為兩台電動機,預計最大航速12節,水下航速6節,最大潛深100米,水下連續航行7小時。艇員是35人,其中軍官為4名。
新型潛艇是在1904年建造完成,並在12月進行了第1次試航,不過華東政府將潛艇研製列為最高機密,畢竟這才是真正的利器,因此知道的人並不多,既使是穿越軍人,也不是每個人都知道。
在1905年1月,潛艇進行了第2次試航,這兩次試航均取得了很圓滿的成功,各項性能基本都令人滿意,而今天將進行潛射魚雷的測試。正好這時昆明艦歸來,由於昆明艦的艦首船殼聲呐,以及電子設備都是穿越軍艦中性能最先進的,由其是監視潛射魚雷,最合適不過了,因此軍委才緊急要求昆明艦也參加今天的測試。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