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備戰(四)(2 / 2)

羅嶽聽了,也不由得一陣激動,道:“好的,我馬上就修改。”

原來羅嶽認真研究了舊時空的日俄戰爭之後,認為盡管日本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在戰術上幾乎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幾乎所有的戰鬥都是靠日本軍隊的意誌力,靠著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取勝,由其是陸上的戰鬥,每一仗差不多都打成了攪肉機,因此日軍的每場勝利都是慘勝,甚致打出了勝利一方的傷亡大於失敗一方的戰役。

相反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盡管俄軍在戰場上連連失利,但從戰略層麵上說卻是成功的實行了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以逐步的退卻消耗日軍的銳氣和戰爭的潛力,讓日軍的進攻打到沈陽時終於達到了極限,並為自己贏得了重新集結軍隊的時間,到了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己在遠東又集結起了40萬軍隊。

而最終俄國輸掉這場戰爭,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國內爆發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影響到了俄國的對外作戰能力;二是第二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徹底喪失了遠東地區的製海權。但在陸地上的以空間換時間策略,卻是基本成功的。而在戰後的談判中,日本也沒有占到多少便易,不僅來一分錢的戰爭賠款都沒有得到,而且還讓出了半個庫頁島,要知道在戰爭結束時,日本己經基本占領了庫頁島。

羅嶽認為在戰爭中期,也就是目前這個時候,日本是有一個妙招可以改變戰爭的結果的,就是奇襲海參崴。海參崴是俄國在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城市,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遠東終點,因此一但日本奇襲海參崴成功,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戰略價值都是十分重大的。

首先從政治意義上說,盡管近年以來,俄國有意用旅順取代海參崴的地位作用,但畢竟經營旅順的時間不長,而且從法律上說,旅順是租借的土地,主權仍然屬於中國;而在1860年俄國與清廷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中明確規定,清廷將海參崴割讓給俄國,現在俄國己經營海參崴40餘年,因此在俄國國內的民眾己都將海參崴視為俄國的領土。俄國丟掉旅順、遼陽、沈陽都隻是戰爭層麵的失敗,但這些地方畢竟不是屬於俄國的領土,而一但海參崴被日本占領,就是正式丟失領土,對國內政府、民眾的心理衝擊是相當巨大的。

而從戰略價值來說,日本占領海參崴,等於是在俄國的背後捅了一刀,向東可以直接威脅到哈爾賓,向北則將俄國遠東的廣大區域如雙城子、廟街、伯力、共青城,甚致是堪察加半島都將被置於日軍的兵鋒之下,因此俄國隻能放棄沈陽,全線退守了哈尓賓、牡丹江一線來。日軍幾乎可以不廢吹灰之力,就將戰線由沈陽一直推到吉林、長春一線,那麼這樣一來遠東的局勢就大為不同了,既使再進行停戰談判,日本也將有利得多了。

從可行性來說,日本攻占海參崴也是有相當大的把握的,因為日本現在己經控製了遠東海域的製海權,從橫須賀或吳港到海參崴的距離為1000公裏左右,和到旅順的距離基本相當,而如果從本洲島北部的港口到海參崴,則不足700公裏,因此距離並不是什麼障礙。

另外自從俄國租借了旅順以後,重心就在像旅順轉移,畢竟旅順是不凍港,而海參崴每年都有4個月左右的冰凍期,而且旅順是從北洋水師的時代就開修建防禦工事,俄國接手旅順之後,在原來北洋水師修建的防禦工事基礎上再進行重建、改建;雖然海參崴的防禦也並不是完全就形同虛設,但在近幾年內並沒有怎麼加固,比起旅順來確實是不如的。

而且現在日俄雙方在遼陽至沈陽一線對持,俄國己差不多將遠東的兵力都集中到了沈陽,海參崴的守備兵力也十分空虛,海參崴分艦隊的實力本來就一般,留裏克號被擊沉,隻剩下的格羅姆鮑伊號、勇士號也都有傷損,因此對守備的支援力度並不大。如果日本在第二太平洋艦隊還未到的時候,出動艦隊對海參崴發動襲擊,確實是有很大的機會成功。

不過無論是在舊時空還是在這個時代,日本現然是沒有這種計劃,但人民軍參戰以後,卻是可以實施這個計劃,達到出奇製勝的目地。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