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南線,北線(二)(2 / 2)

而俄國政府也十分清楚現在遠東的局勢十分危機,其實在俄國內部,一直都有反對這場戰爭的聲音,當然不是愛好和平,而是認為有比戰爭更好的手段,於是這時也紛紛進言,認為應該結束戰爭,否則會造成國內重大的政治危機,畢竟苗頭己經出現了,但沙皇尼古拉二世認為也決不能坐視遠東的戰事失敗,不僅有失俄國的麵子,堂堂北極熊,居然被黃皮猴子打敗,這讓戰鬥民族情何以堪了,至於政治危機,沙皇認為獲得戰爭的勝利是化解危機最好的方法,因此必須加大對遠東的軍事投入。於是沙皇下令,從歐洲調遣陸軍,増援遠東。

而當時還隻是少將的羅日傑斯特文斯基向沙皇建議,要扭轉遠東的局麵,隻增陸軍是不夠的,而應該海陸齊進,現在俄囯共有三支艦隊,分別是亞洲的太平洋艦隊、歐洲的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雖然現在太平洋艦隊的剩餘軍艦被困在旅順港裏,無所做為,但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的實力猶在,而且現在歐洲方麵的局勢較為緩和,這兩支艦隊留在港裏也無事可做,到不如派一支到遠東去,和太平洋艦隊合並,重新提升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海軍實力,這樣海陸並進,就可以扭轉勝局了。

雖然絕大部份人對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建議都嗤之以鼻,認為這個建議的可操作性極低,因為無論是波羅的海還是黑海,到遠東的航程都接近3萬公裏,而且俄國在途中沒有任何基地港口接應,提供補濟,因此既使是把艦隊免強開到遠東,也將精疲力竭了,沒有幾個月的修整,是根本不可能戰鬥的,而日本會給俄國艦隊修整的時間嗎。

但尼古拉二世對這個建議卻很感興趣,認為這是扭轉遠東局勢的重要步驟,於是立刻下令,以波羅的海艦隊為主,輔以部份黑海艦隊,組成第二太平洋艦隊,開赴遠東參戰。

本來沙皇任命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彼裏呂耶夫中將擔任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司令官,但久經事故的中將深知這一趟是凶多吉少,到不到得了遠東還不好說,既使到了也未必就能改變遠東的局勢,於是以患病為由拒絕了這一任免。而沙皇改命提出這個建議的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為司令官。雖然這時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軍銜還是少將,不夠出任艦隊司令官的資曆,但沙皇大筆一揮,把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提升為中將,十分容易的就解決了資曆的問題。

收到了這個消息之後,首先是日本政府首腦們意識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樂觀了,俄國可不是清廷,俄國擁有50於日本的領土;10倍於日本的國家收入;3倍於日本的人口數量,不是幾場敗仗就會輕易屈服的。這不馬上就又組織起一支不遜於太平洋艦隊的新艦隊來。

雖然現在太平洋艦隊被封鎖在港口裏,但這並不表示太平洋艦隊就無力再戰了,現在太平洋艦隊仍然還有5艘戰列艦,1艘裝甲巡洋艦,實力不容小視,隻是缺少輔助護衛艦隻,才無力出港應戰。

而第二太平艦隊裏有大量的輔助艦船,因此雙方但彙合,將組成一支擁有12艘戰列艦,3艘裝甲巡洋艦、6艘防護巡洋艦、9艘驅逐艦的龐大艦隊,實力將遠淩架於日本聯合艦隊之上,海權是肯定保不住了,而一但失去製海權,日本將必敗無疑。

於是日本內閣、陸軍大本營,海軍軍令部等部門趕緊展開聯合協商,最終做出決議,要在第二太平洋艦隊到達遠東之前,攻占旅順、殲滅太平洋艦隊,並且攻占奉天,確定自己的絕對優勢,隻有這樣,等第二太平洋艦隊到達遠東以後,日本還有和它一戰的機會。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攻占旅順,殲滅太平洋艦隊。

陸軍大本營也感到了嚴重的壓力,畢竟現在太平洋艦隊躲在港口裏不出來,隻有攻占旅順之後,才有殲滅太平洋艦隊的機會。於是大本營也開始正式討論是否更換乃木希典的問題,畢竟旅順攻不下來,主將是難辭其咎的。

但明治天皇認為,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而且在這個時候撤換乃木希典,對他無疑是巨大的羞辱,估計乃木希典會真的自殺來維持自己的尊嚴,但像乃木希典這樣的高級軍官因戰事不利而自殺,對軍隊的士氣將是沉重的打擊,因此大本營決定還是再給乃木希典一次機會。

而且大本營也認為,雖然以前乃木希典沒能攻下旅順,但連續兩次進攻,肯定也旅順的守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由其是消耗了守軍大量的彈藥,因此估計現在旅順的守備力量以被大大削弱,也許再有一次進攻,就可以攻下旅順了。不如仍然將這個機會讓給乃木希典。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