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濟超道:“不是說清廷一直都在防著李鴻章嗎?甲午戰爭期間處處都在給李鴻章下絆子。”
秦錚道:“其實清廷一直都是信任李鴻章的,而李鴻章也一直對清廷忠心耿耿,清廷防著李鴻章是因為李鴻章有造反的能力,在甲午戰爭之前,李鴻章手擁淮軍和北洋水師,又坐鎮總理府衙門,可以說是大權在握,不管有多忠心,但隻要是有造反的能力,清廷就肯定要防著。而現在淮軍己散,北洋水師也重組,李鴻章己經沒有了造反的能力,清廷還防著他做什麼,而且清廷還要用李鴻章的能力,自然會對他充份信任。”
夏博海道:“張之洞呢?他不是和李鴻章齊名嗎?在李鴻章之後,他能夠取代李鴻章的作用嗎?”
秦錚搖搖頭,道:“不能,雖然張之洞和李鴻章齊名,而且清廷對張之洞的信任程度也不遜於李鴻章,但張之洞對時政、國際局勢的了解遠不如李鴻章,由其是在務實方麵,更是相差更遠,就比如這一次會談,如果是張之洞來了,恐怕就不能談得這麼直白了。”
王雲鵬道:“那袁世凱呢?在舊時空裏,李鴻章之後,袁世凱就是清廷最後一個能臣了。”
秦錚道:“袁世凱就更不能了,清廷從來就沒有真正信任過袁世凱,而且現在袁世凱正在狠抓軍權,這正是清廷最忌諱的事情,因此袁世凱是絕對不能取代李鴻章的。所以說一但李鴻章死了,我們和清廷之間再生什麼衝突,比如爪哇護僑,或者是河湖根據地的事情,就沒有人能夠從中周旋調停了。”
夏博海道:“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介入日俄戰爭,重創了日俄兩國,其他國家要從中幹涉,很可能會唆使清廷和我們徹底撕破臉,刀兵相見的。如果李鴻章那時己經死了,就沒有人能夠阻止清廷。”
秦錚點了點頭,道:“對,由其是滿人的權貴,如鐵良、榮慶之流,說不定還會把這當成是一個機會,甚致是在我們和日俄激戰時,從我們的背後捅刀子,因此我們不得不早做防範。”
三天之後,李鴻章的身體檢查報告出來,總體來看李鴻章的身體機能老化較重,普通的治療手段己經起不了多大的效果,當然如果好好調養保持,也是還能再活10年左右,甚致是更長,但意外的機率很大,比如感冒發燒,甚致是過於疲憊,都可能導至李鴻章的生命危險,因此可以說隨時都有可能死亡。
李鴻章到是看得很開,隻說了一句“生死由命”,然後告辭離開。
回到北京之後,李鴻章單獨麵前慈禧,畢竟這一次報告的內容過於敏感了,將自己和秦錚交談的結果講說了一遍,當然隻說了該說的,如華東政府要求擴大地域,而不該說的,如穿越者對清廷的指責,還有自己安排子女投靠到華東政府的事情自然是一個字都沒有提的。
聽完了李鴻章的講說之後,慈禧並沒有表態,而是令李鴻章跪安。李鴻章退出之後,回到家裏,立刻寫信給南京的張佩綸、李經璹夫妻,彙給了他們20萬兩白銀,讓他們到青島去購置房產定居,並管理在青島的產業,如果有合適的項目,可以自行決定投資參股,不必事先請示;又叫來李經方,讓他立刻棄去官職,回合肥老家去清理家裏的田產,能夠變買的盡量變買,所得錢財分與李氏各支族,一但海外華人占領合肥,立即將所有的田產全部交出,不得隱藏,若是短期內海外華人未到合肥,或是海外華人的聲望如日中天,己經壓過朝廷之時,可以到青島去向海外華人投效。
處理好這些事情之後,李鴻章也鬆了一口氣,自己身後的事情都己安排好了,也就再沒有牽掛了。
而隨後的幾天,慈禧又連續招見慶親王、張之洞等大臣,終於在第三天正式宣布中立,並且劃定戰區,並命直隸提督馬玉昆所部馬步全軍約10000餘人,迅速開往古北口、朝陽一帶駐紮,又命袁世凱調保定常備軍12000人,北洋新軍3000人駐紮遼再以南一帶地方,半數守朝陽,半數守山海關。
前後調集了25000餘軍隊駐守關外,清廷實際己經放棄了征剿根據地的打算。
如果您覺得《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4/ )